“受持续降水影响,预计未来24小时,全市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高(Ⅱ级),易出现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等地质灾害,请注意防范。”6月4日12时,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多个村寨的“大喇叭”发布雨情预警,提醒群众做好防汛减灾和应急救援工作。
近期,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出现连续降雨、局部暴雨天气。面对严峻的防汛减灾形势,怒江州广电局积极对接气象、自然资源等部门,利用已建成的“一平台+多终端”应急广播体系,及时播发红色预警信息和防汛安全知识,切实发挥应急广播在灾前预警、灾中救援、灾后安抚方面的作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5月31日,独龙江乡多地发生洪水灾害,造成通信中断,贡山县广电局及时指导乡镇通过移动大喇叭喊话,疏散群众撤离灾害点,为防灾避险争取黄金时间。“小喇叭起大作用了。”独龙江乡马库村党总支书记马成华说,广播传播及时、传播范围广,成为群众获取防汛信息的重要渠道。村边的河流因大雨暴涨,巡查的村干部通过应急广播、鸣哨等方式成功组织群众转移避险。
“汛期来临时,我们通过应急广播听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声音。灾情发生后,救援队第一时间来到现场,抢险救灾,提供救灾和生活物资,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泸水市称杆乡赤耐乃村灾害信息员九新文说。
汛前,怒江州依托应急广播平台,通过及时播和定时播两种方式,严格落实“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第一时间在定点区域播发预警信息。5月,全州各级应急广播平台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86条,确保人民群众能够第一时间了解灾情并采取相应的避险措施。
针对不同群体和区域,怒江州应急广播实施精准化信息传递。从暴雨预警到地质灾害风险提示,从避险路线到自救知识,广播内容涵盖防汛方方面面,还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傈僳族语、白族语、独龙族语等双语(民语)播报,确保信息“声声入耳”。
入汛以来,怒江州广电局加强应急值班值守,及时对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应急广播播控平台运行管理和播放终端使用维护等情况进行督查,确保汛期应急响应及时有效、安全畅通。同时,加大巡护巡检力度,及时处理应急广播终端故障,确保应急广播、户户通、村村响等广电基础设施正常运行。
洪水退去后,怒江州通过广播电视频率频道和“大喇叭”系统及时通报受灾情况,引导群众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近年来,怒江州高度重视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工作,创新建成全省首个北斗应急广播指挥平台,建成1个州级平台、4个县(市)级平台、31个乡镇(街道)级前端、300个行政村级前端,3017个主动发布终端(20户以上自然村100%覆盖)。
本报记者 李寿华 通讯员 和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