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不断壮大文化自信的生命力

王世涵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火热出圈,楚雄千年彝绣、建水紫陶、乌铜走银等传统手工艺品备受市场青睐,七彩云南的最炫民族风在深圳文博会独树一帜。当更多代表着云南的文化产品走进大众视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云岭大地日新月异的文化发展风貌,更是在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中凝聚起的文化自信。

深厚的文化根脉,奠定了云南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石。6项世界遗产在世界遗产宝库中熠熠生辉,26个世居民族保存着完整的活态文化系统。生态、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让云南堪称历史文化资源的“富矿”。这份从历史深处传承至今的底气,让云南在激荡的时代洪流中始终保有清晰的文化坐标。

文化自信的生命力,在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守护和赓续。近年来,云南持续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15万项,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81万人,精湛的技艺、独特的习俗代代相传,让精神血脉在时代变迁中得以绵延不绝。这份因守护共同文化根脉而生的自信自豪,正是最持久的精神源泉。

文化自信的生命力,也在于其创新转化能力。传统民族院落被改造为书香氤氲的民宿客栈,民族服饰与现代时尚设计巧妙融合,东巴文字在虚拟博物馆中焕发新生。近年来,云南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和“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发挥文化遗产丰富、底蕴深厚的优势,一体推进文物保护、文化传承、文旅融合、产业发展,积极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

这也说明,当传统文化资源不断融入现代生活、满足当代人精神需求,文化自信也有了最广泛、最坚实的社会基础与情感共鸣;当文化资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竞争力,就能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对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 丽江古城:非遗融入生活 焕发时代光彩

  • 报头

  • 推动中国—中亚航船乘风破浪勇毅前行

  • 解难题优环境 促发展添动力

  • 不断壮大文化自信的生命力

  • 第21届东盟华商会在芒市开幕

  • 全省首例多要素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试点项目成功出让

  • 昆明电解铝和磷铵国家产品 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启动

  • 云南7人入选首批青年非遗视频创作哺育名录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