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云南德胜钒钛金属生态产业园(一期)正式点火投产、出铁提钒,预计可实现钒渣产能10万吨、钢产能135万吨。然而,产量增长带来的运输难题让企业犯了愁。
了解这一情况后,禄丰市纪委监委督促市交通运输局和城乡建设局等职能部门联动研判,明晰职责,合力搬开企业发展“绊脚石”。3个月后,一条崭新宽阔的水泥路横贯市南入城广场,与昆楚大高速无缝对接,铺就钒钛金属生态产业发展的“快车道”。
深入一线调研走访、倾听企业心声、了解项目推进情况、打通钒钛产业发展堵点,是禄丰市纪委监委立足职能职责、监督保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近年来,禄丰市纪委监委牢牢把握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优化营商环境要求,“室组地”联动组建专项监督工作组,深化运用监督清单、问题清单、整改清单、问责清单等“四单”工作机制开展“贴近式”监督,将监督触角向企业生产一线延伸,查找摸排影响企业发展的“中梗阻”和问题背后的责任、作风、腐败问题线索,推动产业发展向“绿”逐新。
市纪委监委和市工信局、产业园区认真选派清廉指导员,分领域分层级设立优化营商环境监测点,围绕要素保障、企业诉求、机制完善等方面,“点对点”走访重点项目和龙头企业。通过精准问诊、把脉,多方协调推动解决电力配套升级、用工招聘等具体问题31个,助力企业跑出发展“加速度”。
为强化全过程监督,禄丰市纪委监委畅通“纪企直通”监督工作机制,创新设立“清风对话室”,组织每月一次“清风会谈”,设置廉心监督二维码,拓展“指尖监督”。与职能部门协同共建优化营商环境联席研商制度,打造发现问题快速受理、优先处置、限时办结回复的“绿色通道”;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切实让企业和群众感受到“问题有人管、意见有人听、利益有人护”。
精准监督、高效服务催生产业发展新动能。依托云南德胜钒钛金属生态产业园10万吨钒渣产能规模,云南省首个全钒液流长时储能项目和第一个全钒液流电解液生产项目花落禄丰,预计产值可达42亿元,钒钛产业将实现绿色发展新跨越。
本报通讯员 陈林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