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党 建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富宁县——

乡村奔涌人才活力

“一部手机卖山货,直播间里拓销路。”在富宁县八角林间,县八角研究所所长马靖函的话道出当地人才兴边的生动实践。

去年9月,“兴边人才集市”在田蓬镇国门一线启动,33名电商、农技、医疗等领域专家组建服务团队,开展助农直播、义诊等惠民服务。其中,“富州甄选”电商团队通过直播带货实现近万单成交量,带动茶叶、八角等特色农产品热销。

在边境一线,“国门党校”成为人才培育的摇篮。当地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红色教育基地,打造“界碑党课”“双语教学”等特色课程,将培训课堂搬到界碑旁、村寨中。一年来,开展技术培训300余场覆盖7000余人次,培育出数百名产业技术能手。

“嫁接改良后的八角苗,亩产效益增加了好几倍!”里达镇那坡村党总支书记冯正科兴奋地说。富宁县立足边疆、口岸、民族特色,聚焦八角、甘蔗等支柱产业,创新实施八角实用技术人才职称评定,84名“土专家”获专业认证,2000余名“头雁”“归雁”人才扎根乡土,助力23万亩八角林提质增效。

在甘蔗示范基地,云南省农科院专家现场指导“云蔗081609”新品种种植,通过“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产业培训+实训基地”三级培育体系,实现产业发展与人才培育双向赋能。目前,全县甘蔗种植面积达14.7万亩,较3年前净增2.3万亩。

“在家门口种仙人掌就能挣钱,日子越来越有盼头。”田蓬镇龙哈村村民刘华珍说,在就业帮扶车间工作,干劲十足。富宁县通过“党组织+强村公司+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推动仙人掌种植基地扩大至800亩,吸纳50余名边民就业,让荒山变成“致富山”。

党员干部联合乡土人才组建共建理事会,打造绿美村庄、特色民俗体验点,结合“三月三”“陇端节”等民族节庆,开展非遗展演、民俗体验活动,吸引八方游客,助力农文旅融合发展。

从国门一线的人才集市到田间地头的技术课堂,从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到幸福家园的美丽蝶变,富宁县通过党建人才双轮驱动,让人才活力在乡村沃土竞相奔涌。

本报记者 黄鹏

  • 千年茶香文旅添彩

  • 同心守边关 聚力兴边疆

  • 报头

  • 用活案例教学 提升教育质效

  • 抓实青年培养 强化能力建设

  • 乡村奔涌人才活力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