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绿道蜿蜒延伸,串起沿岸“四围香稻、万顷晴沙”;贴着碳足迹标识的产品走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走向世界……昆明市正以生态为笔、绿色为墨,书写着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时代答卷。
生态兴则文明兴。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和生物多样性宝库,昆明市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的坚实底座。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系统推进、久久为功。在滇池的治理保护中,昆明市坚持水质、水环境、水生态协同治理,滇池水质连续7年保持Ⅳ类。大气、土壤污染防治有力推进,“昆明蓝”“滇池清”“春城绿”“四季花”的生态名片愈发闪亮,持续提升城市“含绿量”。生态优势正转化为发展胜势,滇池沿岸美丽乡村借绿生金,重点村依托生态优势,发展旅游、文创等产业,去年吸引游客超2000万人次,实现营收5.4亿元;东川区探索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融合,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绿色蝶变……
生态优先的深层次要求,是要以绿色为引领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为了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中找到平衡点,昆明市探索绿色发展的更优方程式,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释放发展动能。在环评审批方面,一系列破冰制度的出炉,让项目在落地前与生态容量深度“对话”,在并联审批改革的助力下快速投产,既严守生态红线,又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引导传统产业升级,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目前,昆明市已有四大产业园区获评省级绿色低碳示范园区,安宁产业园区(新能源电池片区)和昆明高新区入选全省零碳园区创建名单,为绿色发展树立了标杆。
绿色发展的温度,最终需人民来感受判断。对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更高期待,昆明自我加压,在拉网式排查线索的基础上,持续开展“生态为民”专项行动,聚焦群众关切的环境问题精准施策,让绿色成果可感可及。
绿韵长歌,向美而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昆明正以生态之美涵养发展之势,让绿色成为城市最鲜明的标识、最动人的底色,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征程上阔步前行。
王琼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