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内国际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云南甘棠箐遗址发现约30万年前的木器

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记者 温竞华 严勇) 记者4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由中国科学家主导的多学科团队公布了一项考古新发现:云南甘棠箐遗址发掘出土35件保存完好的距今约30万年的木器,并确认是人类制作和使用的工具。这是目前东亚地区发现最早的木器。

这一多学科研究团队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的专业人员组成。上述成果7月4日凌晨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研究员高星介绍,为论证这些木器是由人类制作和使用的工具,研究团队开展了材质、痕迹、残留物分析和实验模拟等研究。

“研究发现,这些木器主要由松木制作,一些木器存在因修形削尖而留下的削刮痕,尖端存在因使用而产生的磨光条痕和断裂破损。这些痕迹出现在特定部位并具有方向性,是人类加工与使用的证据。”高星说。

此外,一些木器尖端保留的土壤残留物包含植物淀粉粒,证明了木器的主要功能是挖掘地下植物食材。实验模拟还成功复原了用石器加工木器并用来挖掘植物根茎的过程。

甘棠箐遗址中,与这些木器伴生的文化遗存还包括大量石制品、骨角器、动物化石和植物遗存,这在世界范围内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中也非常罕见。研究确定,古人类在遗址活动的时间在距今36万年至25万年之间,而木器的出现,应该是古人类因石料资源匮乏而用木质工具取代石器功能的结果。

《科学》邀请的国际同行评议专家认为,甘棠箐遗址这一新发现,改写了学界对于旧石器时代人类生存能力与方式、东亚旧石器时代文化特点及成因的认识,包括竹木器在东亚、东南亚古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揭示了在与欧洲和非洲不同的环境背景下,东亚古人类独特的适应策略和生存方式。

  • 年度“最小太阳”登场

  • 报头

  • 如何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

  • 国务院国资委发文推进中央企业品牌建设

  • 全总安排近4000万元资金部署开展工会送清凉工作

  • 中方愿同加纳深化各领域的务实合作

  • 税务部门再披露4起偷税案件

  • 普京与特朗普通电话讨论乌克兰和中东局势

  • 保护手机号隐私!700专用号段将启用

  • 云南甘棠箐遗址发现约30万年前的木器

  • 朝鲜谴责美国借“四方安全对话”挑衅朝鲜

  • 张炳芝:热血青年舍家卫国

  • 世界气象组织:极端高温席卷欧洲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