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史哲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银票铸信承赤心 路权筑魂启商脉

——从“钱王”王炽义举看滇商家国情怀

郗春嫒 邓雯心

王炽(1836—1903),字兴斋,号昌国,云南弥勒虹溪人。他是晚清赫赫有名的“钱王”,中国历史上唯一荣膺“三代一品”的红顶商人,也是中国近代商业史上的一座丰碑。王炽幼年家贫,父兄早逝,其从马帮驼铃中起步,创立“天顺祥”,后与席茂之合资开设“同庆丰”。在鼎盛时期,他的资金流动量足以占据当时云南财政的三分之一,被誉为“南邦之雄”,并与“西帮三晋票号”齐名。这位滇商巨擘,毕生恪守“以利聚财,以义用财”的信条,每每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以赤诚之心书写着“爱国爱乡”的救国报国长卷。

一纸银票定边防

1883年冬,法军自越南河内北侵,战火硝烟直逼滇桂边境。清廷急命云南巡抚岑毓英率师出关抗敌。彼时军情紧急如火,难以筹措军需粮饷——达官显贵避犹不及,富商巨贾竟无人敢接这烫手山芋。

滇越相邻唇齿相依,若越南防线崩溃,云南将如门户洞开之危楼,稍有不慎便会有倾覆之虞。值此千钧一发之际,王炽秉持着“官之所求,商无所退”的信念挺身而出。面对质疑,他慨然而言,掷地有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若饷银不继,兵勇哗溃,大局将不可收拾。吾滇与邻越唇齿相依,越亡则滇不保也。区区私财何有耶?”而后当即向岑毓英立下重誓:愿独力承担全军粮饷!此诺一出,四方震动。

旋即,王炽调动旗下“同庆丰”票号之力,多措并举,化解困局。其一,以票号信用作保,按月筹措六万两现银,源源不断垫付前线。战事胶着,王炽先后累计输饷达六十万两之巨,堪比云南全年的赋税。其次,创新施行银票通兑之法,印发十两、五两、三两、二两、一两小额临时银票。士兵只需持票即可于各地“同庆丰”票号即时兑取现银,随军办事处保障兑付,一扫行军携银之难。此法既安军心,更显金融巧思。其间纵有威胁阻挠,王炽亦岿然不动,以一腔赤诚践行诺言。

战后,王炽再显担当,垫付巨资助兵勇返乡。清廷感其顾全大局、深明大义与满腔热忱,屡加褒奖。岑毓英班师亲题“急公好义”匾额旌表;鲍超将军赠“义重指国”盛赞其义;光绪帝更诰封其为“资政大夫”“二品顶戴候选道员”。王炽以商济世的壮举,正是“利聚天下,义系苍生”的滇商忠魂写照,深刻诠释了商贾命运系于国运,企业当以大局为先的家国同构理念。

万两银锭争路权

如果说,中法战争彰显了王炽之“义”,那么十五年后争夺滇越铁路路权,则尽显其有“勇”有“谋”。

1898年,云南昆明,法属印度支那总督杜梅的野心,随着隐约的汽笛声刺破长空。凭借《中法续议商务专条》等条约,法方以“助建铁路”之名,行攫取滇越铁路路权之实,妄图控制云南锡铜矿脉以贯通其殖民动脉。时值清廷甲午战败,国库空虚,岁入仅8000万两白银却背负2.3亿两白银赔款,朝廷根本无力与法方抗衡。

在此朝廷束手,百官无策之际,时年62岁的“钱王”王炽拍案而起。他深谋远虑,洞悉其中要害:“铁路即命脉,路权失则矿产亡!”。不同于寻常商贾的唯利是图,王炽定下以商反制的惊世方略,自筹巨资赎回路权,再联同官府兴办实业,用白银筑起抵御外资入侵的“白银长城”。

王炽亲赴法国领事馆谈判。面对法方高达云南两年赋税的200万两白银巨额勒索价码,他慨然应允:“此路当为军民两用,路权必归中国。”当即调动“同庆丰”商号百年积累,令人惊叹的是,仅半月之内便凑足现银交割,令法商愕然失色。夺回路权仅是第一步,为防止法商染指云南能源资源,王炽冒险夺标矿务总办之位,垫付30万两白银与官府合办个旧锡矿、东川铜矿;同时斥资筹建云南首个自来水公司、电灯公司,以掣肘洋商垄断。对此,时人皆称赞“钱王银票过处,法郎黯然失色”。

王炽,这位从滇中走出的商界巨子,凭借己力,在晚清这动荡不安、风雨飘摇之际,托举起了一道捍卫边疆、守护国脉的“不朽长城”。所有商业传奇的终极目标,必以国运为纸、创新为墨,于变局中挥毫破局新章。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本文系教育部项目(编号“24YJA85009”)的阶段性成果]

  • 锁钥南滇 咽喉西蜀

  • 报头

  • 银票铸信承赤心 路权筑魂启商脉

  • 弘扬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做新时代担当有为青年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