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生态 上一版   
下一篇

开远

城市绘新景

开远南部新城 本报通讯员 陈晓宇 摄

白鹭掠过波光粼粼的水面,市民沿着湿地公园步道慢跑,如今的开远市,城市与自然交融共生的生态图景处处可见,昔日工业老城正蜕变为宜居宜业的生态新城,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乐章。

雨污分流清水相伴

在开远市团结路施工现场,挖掘机挥舞巨臂,将地面挖开,露出错综复杂的地下管网。施工人员紧张有序地进行雨水管沟槽开挖、管道安装、检查井施工等各项雨污分流工程施工,把团结路雨污分流管网并入云龙路管网。

“排水管网总长约580米。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逐步实现雨污分流工作,实现污水流入污水处理厂,雨水流入河道,减轻河道污染。”开远市住建局市政建设处副主任白伟介绍。该排水管网改造完成后,雨水可直接排入附近河道,补充城市自然水系,污水则通过专门管道被输送到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有效减少河道污染,提升城市排水能力,减少内涝发生概率。工程预计今年7月底可全面完工。

近年来,开远市不断完善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让雨水、污水“各行其道”,持续改善泸江河、南盘江及珠江流域水生态环境。

目前,当地正在对团结路、彩云路两个路段进行排水管网改造施工,工程全线任务约900米,施工任务将同步完成。

2021年以来,开远市已完成35.88公里排水管网改造,污水收集率提升至65.18%,通过雨污分流改造形成较为完整的排水网络系统,有效减少汛期时雨水、污水混流造成的河流污染,进一步提升城市污水收集率,有效治理黑臭水体,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

绿美城市宜居宜业

夏日,沿开远市南洞河带状湿地缓步前行,微风轻拂、河水潺潺、雾霭迷蒙,夹竹桃在河边开得热闹,各式花草树木恣意生长。景观石上,一首首梅花诗书写着开远文化传奇的故事,老人们在双庵亭里闲度时光,鸟儿时不时在其中飞翔驻足、轻声鸣唱,让所有画面生动起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中的情景,在开远市南部新城再现。这里草木葱茏、水系环绕、宜居宜业,是开远人幸福新生活最具象化的呈现。

“大门口正面对湿地公园,小区环境和位置超级好,空气质量极佳,到处都是绿色植物,仿佛生活在一个大氧吧里。”居住在里仁和庭小区的刘金龙坦言,退休后自己选择居住在南部新城,周边有医院、植物园和商铺、药店、饮食店等,设施完备,完全能满足日常所需,生活非常方便。

开远市于2016年启动南部新城“城乡一体”整体城镇化建设,9年来先后建成凤凰生态公园、南洞河带状湿地、开远高铁站、红河技师学院、凤凰谷生命养护中心、开远市体育中心等项目,在4.9平方公里核心区带动全域生态、科技、文化、体育、商业、休闲健康等快速发展。

在南部新城建设过程中,开远市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等资源,将绿色元素与民族文化、情感记忆、社区文化、休闲健身、康养旅居等功能有机融合,打造一批具有开远特色的绿美社区。去年,云南红河技师学院、星苑小区、里仁和庭小区3个绿美社区入选省级奖补名单。

为加快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系统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南部新城不断提升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加快教育资源、医疗资源、文化建设,打造显山露水、风景宜人的南部生态现代化新城。

水化血,山为脉,文作骨,绿织衣,安享居。2022年至2024年,开远市累计创建绿美社区134个,社区绿地率提升至35%以上、居民满意度达90%,入围全省绿美城市奖补名单,凤凰生态公园获评云南省“绿美景区标杆典型”。通过统筹推进绿美城市建设,全市新建游园30个、创建绿美社区42个,绿地总面积1100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44.42%。

作为开远市北联南扩基础支撑的南部新城建设,为开远市打造宜居宜业“生态城”提供了坚实保障,带动全市提质上档,也给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为全市打造医养、康养、旅居等第三产业创造了条件,成为支撑开远产业转型的重要支点和载体。

本报记者 饶勇 通讯员 舒冰 李雪琼

  • 城市绘新景

  • 青华保护区内监测到赤麂密林角斗

  • 福贡发现藏南角蟾

  • 绿韵满佤山

  • 报头

  • 玉龙县开展高寒水韭实地调研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