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休干部有着良好的政治素养和光荣的奋斗历程,即便退休,党兴我荣、为党奋斗的初心使命从未褪色。近年来,昆明市五华军休中心虹山第四党支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充分发挥支部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和服务功能,积极有为,扎实工作,让支部党员始终保持着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党性自觉。
凝心铸魂,确保每个党员信仰如初、本色不变
支部47名党员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党龄超过50年,其中党龄最长的达71年;超92%的同志参过战、立过功;超80%的同志曾担任过部队师、旅、团级单位党委书记、副书记、常委,不少同志还同时兼任地方州市党委常委。如何发挥好这些政治优势,推进支部建设不断提升?支部班子认识到,确保党员思想不落伍,组织不掉队,是党支部第一位的政治责任。支部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组织全体党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加强思想建设,扎扎实实落实好各项学习教育,采取专题辅导、解难释惑、心得交流、典型引路等方法,确保教育入脑入心。对因病长期卧床的三位同志,指定专人负责送学上门,对因在外不能参加集体学习的,利用内部网络平台及时转发学习情况,确保一人不漏。
结合全党正在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支部书记张朝凤给全体党员上了一堂专题党课,提醒党员们抓好三个切入点,即严守纪律底线,警惕“退休失足”;保持简朴生活,反对奢靡之风;严格要求家人,树立良好家风。支部还通过重温入党誓词、参观红色基地及廉政教育基地、重走长征路、观看红色影视、高唱红歌等多种形式,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全面持续筑牢党员思想根基。
用心用情,把组织的温暖送到党员心坎上
思想工作一定要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否则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支部注重在细微之处,尽其所能为军休人员提供关爱和帮助。
为及时、精准做好服务,支部建立了联系党员制度,对每一位军休人员做到“六个知道”“一个跟进”,即知道其身体状况、家庭情况、流动情况、个人需求、家庭住址和联系方式,并及时跟进做好相应工作。支部有老同志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支部及时为他们申报解决了护理费问题;有老同志回家探亲期间在异地住院需办理医保转接手续,支部及时出面协调,帮助落实;有老同志住院,支部及时安排人员看望;每年春节,对年满80周岁以上的老党员逐一登门慰问;每位同志过生日,支部都要发去祝贺短信并送上生日蛋糕卡,对年满90周岁的还要送去鲜花,并为其组织过生日;有老同志去世,支部主动协助家属办好后事,并及时申报发放相关费用。
支部工作的点点滴滴,感动着每一位老同志,也激发了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意识。不少老同志都说,你送我一份温暖,我回你十分真情。支部为我们做得这样周到细致,我们没有理由不支持好支部的工作。
发光发热,晚霞在暮色中绽放光彩
支部因势利导,让老党员们各展其才,不仅充实和丰富了个人晚年生活,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奉献余热。
云南省军区政治部原副主任鲍德珠退休后,积极参与军队和地方史志编修工作,主编和撰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昆明军区卷)》《云南军事志》(续志)等史籍,被评为“全军党史资料工作先进个人”。他兼任云南省关工委副主任,组织编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材、手册10余本,开展全省未成年人司法项目,有效转化、挽救了无数“问题小孩”,该项目被列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品牌。
昆明警备区原司令员段喜群先后在地方各级党校、大专院校、老年大学、政府部门、企业、社会及部队作国防安全形势报告150余场次,受众达20余万人次。
著名军旅画家钟开天以82岁的高龄创作完成了他艺术生涯的巅峰之作、500米巨幅长卷——《郑和下西洋》,在海内外引起轰动。长卷全景式再现了600多年前,郑和所到各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成为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他说:“人还是要活在一种信仰之中,一种追求之中。作为一名老党员,就要做到生命不息、创作不止;生命不息、创新不止。”
本报记者 王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