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腾冲市猴桥镇箐口村探索林下经济“九保”模式——

林下“生金” 绿富双赢

本报记者 李建国 杨艳鹏

小雨如酥,在腾冲市猴桥镇箐口村黄精种植示范基地内,一片片翠绿的黄精苗在雨水的轻抚下,满溢蓬勃生机。

“今年以来,我们引进云南保山恒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搭建‘党组织+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框架,采取‘九保’模式,成功打造黄精种植示范基地500亩。”箐口村党总支书记金兆明介绍。

金兆明所说的“九保”模式,就是企业保收购保价格保技术、合作社保林地保药苗保前期、群众保人员保管理保后期的模式,在此基础上,箐口村通过企业、合作社、群众三方共同投入,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上下功夫,拓宽“两山”转化路径,走出了一条生态美、百姓富的绿色发展新路。

箐口村拥有12.6万亩林地,森林覆盖率超96%,湿润的气候和优良的生态环境,为林药、林果、林菌等林下经济提供了天然优势。

昔日的箐口村,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面临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优势发挥不突出等问题,群众经济来源主要依赖种植草果、采摘野生菌等传统产业,农户增收渠道有限。

“过去,箐口村守着好山林却没有把资源用活。发展林下种植产业,要先解决地从哪儿来、苗怎么保障、前期怎么准备这些实际问题。”金兆明说,箐口村林业专业合作社成立后,成为连接企业和农户的桥梁,主动解决企业和林农担忧的问题,保障了黄精产业在箐口村落地。

“以前种地靠蛮干,现在合作社带着我们科学干,心里踏实。”村民王根灿说,自从跟着合作社开展黄精种植,合作社指导他选林地、起垄、培墒,还提供种苗,每一项都弄得妥妥当当。

“日常管理主要是除草、施肥、浇水,看看有没有病虫害,技术人员耐心细致地教授新方法、新技术,我们很快就学会了。”村民李章明也是黄精种植户。他说,到黄精基地干活,每天有120元收入,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现在有合作社带着,企业兜底,乡亲们都愿意干。”村民吴有洪笑着说,以前出去打工,现在回来种黄精,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还能照顾老人孩子。

“这模式能让我们老百姓真正受益。”村民郭兆菊因为自己没技术,担心黄精不好种植和管理,在合作社和企业的帮助指导下,她今年6月份种下的黄精苗长势良好,现在逢人就说合作社帮了大忙。

“‘九保’模式让合作社、企业、农户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金兆明表示,箐口村计划3年内建成面积超3000亩的黄精基地1个,年产量3000吨,预计产值3900万元,然后通过合作社分成20%,群众分成80%的“28利益分成模式”,让黄精种植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眼下,林下“生金”的故事正在箐口村上演,随着“九保”模式的推广,箐口村的深山将变成村民们的“靠山”。

  • 庭院话剧《聂耳》在昆明老街马家大院精彩上演

  • 报头

  • 深刻把握、主动适应形势变化

  • 高端要讯

  • 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发布8项创新成果

  • 我省启动居家适老化改造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

  • 要闻简报

  • 擦亮生态宜居幸福底色

  • 讲述职工故事 传播创新理论

  • “国歌铸魂”大思政课建设联盟在玉溪市成立

  • 10家滇企亮相2025中亚(霍尔果斯)商品贸易博览会

  • 林下“生金” 绿富双赢

  • 第八届聂耳音乐周昆明分会场首场大师班讲座举行

  • 2025云南暑期儿童关爱服务活动启动

  • 楚雄开启“火热”之旅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