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龙舟) 今年上半年,嵩明杨林经开区以“园中园”规范治理与创新运营为核心抓手,系统性破解闲置厂房利用难题,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高土地资源及厂房利用效率,促进企业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累计消化闲置厂房12.64万平方米,成功引进21家优质企业协议总投资达4.9亿元,实现招商引资量质齐升、就业带动成效显著,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紧扣《云南省“十四五”产业园区发展规划》要求,2023年以来,杨林经开区全面摸排“园中园”运营现状,并于2024年7月出台《嵩明杨林经开区“园中园”规范管理工作机制(试行)》,提出政府推动、企业运营、市场化运作、多元投入开发模式,明确产业定位、招商标准、效能评价体系,让闲置厂房盘活有规可依、有据运行,打造产业特色鲜明、资源配置高效的标杆载体。杨林经开区创新体制机制,在完善“园中园”专员管理的基础上,首先对各“园中园”进行梳理,建立动态厂房资源库,涵盖配套层高、承重等20余项参数标签,实现项目需求精准匹配;以先进装备制造、绿色食品为主导,划分“园中园”产业功能区,实现产业链条式集聚;设立园区效能公示牌,公开厂房利用率、企业贡献度等核心指标,倒逼运营提质。
杨林经开区招商、规建、经发三部门联动构建“三位一体”创新工作体系,通过“产业园管家”专人专班对接企业入驻改造、政策申报、用工招聘等需求,极大压缩审批时限;针对“园中园”厂房面积灵活、交付快捷的特点,重点招引租用厂房类“短平快”型优质项目,实现签约即入驻、投产加速度,以“毛细血管式”渗透完善主导产业生态;组织招商专员实地拍摄5期“园中园”探厂系列视频,直观展示区位、厂房、产业链配套,吸引了广大企业关注。
据悉,今年利用闲置厂房新引进的21家契合产业定位的企业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企业占38%、新材料产业企业占20%、绿色食品企业占12%,成为园区主导产业“链主”企业的有力配套与补充。其中,超过70%的岗位提供给经开区及邻近乡镇居民,有效缓解本地就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