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是中国和沙特阿拉伯建交35周年的日子。三十五载春秋,见证了两国关系从互通往来到深度交融的历程。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2030愿景”深度对接,中沙两国在经贸合作、文旅互动、民间交往等领域的合作持续深化,谱写出一曲跨越山海的文明交响。
文旅互动搭建滇沙交流桥梁。5月,“茶和天下”·雅集暨“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文化旅游推介活动、“沿着郑和的足迹去串门——沙特主题采访活动”先后在沙特举办,搭建起滇沙之间文明交往的友好桥梁。沙特作为伊斯兰文明发源地,拥有8项世界遗产;云南则以“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生态奇观与少数民族风情文化惊艳世界。云南沙特同乡会会长马春威亲历着两地日益升温的交流:“平均每月能接待三四个旅游或商务考察团,”他表示,当下,利雅得、吉达等沙特城市已成为中国游客探索阿拉伯风情的热门目的地,社交媒体如小红书的种草力量正推动着更多中国游客踏上这片神秘土地。“沙特阿西尔省气候宜人,山水相映,与云南颇有神似,未来合作潜力可期。”
经贸合作让滇沙纽带更坚韧。随着云南与沙特阿拉伯交往日益密切,经贸往来成为深化双方合作的关键纽带。其中,云南鲜切花产业展现出的强劲国际竞争力,成为推动双边贸易增长的重要力量。据统计,今年1—5月,云南鲜切花对沙特阿拉伯出口达1.3亿元,同比增长45.9%。沙特消费者爱好大花型玫瑰和深色玫瑰品种,除通过空运直达沙特市场的云花外,还有大量云南鲜切花经由阿联酋转口销往沙特,持续为当地民众的生活增添来自云南的“绿美”元素。
马春威介绍,沙特人一直有喝咖啡和茶的习惯,当地咖啡和茶消费市场庞大。据了解,在当地中国人开的超市和茶文化体验馆里不乏“云茶”的身影。“但现在,‘云咖’‘云茶’在当地市场的知名度还有待提高。未来,我希望将更多云南优质的普洱茶和咖啡推广到沙特市场。”
云南风味也正逐渐融入沙特民众的生活。马春威特别提到:“在利雅得,已有云南人开设的特色餐厅,昭通小肉串、过桥米线等云南特色美食,深受当地食客好评。”
民间交往是云南与沙特友好往来的重要基石,一个个温暖的故事,传递着两地人民的深情厚谊。沙特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中文教师李攀与沙特学生张云飞的故事,正是这份情谊的动人缩影。“2023年初的一天,我意外收到一束鲜花。”李攀回忆道,后来才得知,那原来是自己的沙特学生张云飞通过代购从千里之外送来的一份惊喜。
李攀与张云飞的缘分始于2021年的云视频会议软件Zoom课堂。“当时,张云飞的中文水平还很有限,却展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李攀笑着说,为了练口语,他经常在开车上学途中听中文广播,课后则坚持去吉达当地的中餐馆兼职。渐渐地,他开始在班上崭露头角,同时担任起助教。
2022年9月,学习中文不到两年的张云飞参加了在沙特举办的首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并一举获得冠军。“当张云飞用略带沙哑的嗓音朗诵《乡愁》时,声音里满载着对中华文化的向往。”李攀说。同年,包括张云飞在内的100多位沙特青年给习近平主席写信,分享学习中文的心得。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鼓励沙特青年学好中文,为增进中沙、中阿友谊作出新的贡献。
目前,作为首位通过中国汉语水平考试6级(HSK6)的沙特学生,张云飞正在中国留学。他表示,自己经常与李攀老师视频聊天,交流最新的学习心得。“是他为我打开了中文的大门,带我走进精彩的新世界。”张云飞感激地说。
本报记者 张敏 李玲 王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