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龙舟) 今年以来,嵩明县实施便民服务中心综窗改革,在各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将分散窗口整合为“轻嵩智合·全链通办”和“轻嵩畅达·民生速办”两类综窗,服务群众办事跑动次数平均减少60%。
除保留公安窗口外,嵩明县各镇(街道)所有窗口业务目前均纳入综合窗口办理,改变群众办事“多头跑”困境,累计办件1200余件次、接受咨询200余件次。全县窗口总数、工作人员均缩减39.62%。以医保、社保等高频业务为例,以往办理需在多个窗口间往返,平均跑动3至4次;如今跑动次数降至1次,办理时限压缩比提升至65.42%。
深度挖掘空间价值,将改革后腾出的空间转化为“政务+文化+民生”的多元场景。嵩阳街道将空闲空间改造成平安法治宣讲室,整合司法、街道平安法治办、社区调解员等对群众来访和诉求开展倾听、调解、政策法律法规宣传解读等工作,开展平安法治服务工作3次,服务13人次。杨桥街道将空闲空间打造为“政群连心桥”,服务群众200余人次。杨林镇将图书室引入便民中心,打造“办事+阅读”服务模式,精心整理报纸、书籍4500余册,借阅量达300余册。小街镇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利用可视化大屏播放文明创建宣传片,累计观看量达800人次,让政务服务大厅成为传播文明、凝聚民心的重要阵地。
为巩固成效,嵩明县还建立通用素养、专业技能双轨培训机制,推动窗口人员向“全科服务尖兵”转变。杨桥街道通过医保政策培训,解答群众咨询准确率提升至95%;杨林镇建立“高峰支援、平峰轮休”机制,确保业务日清日结。转岗到其他部门的人员将窗口微笑服务、首问负责等理念融入日常工作,实现“转有岗位、干有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