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全国首个红薯“盒马村”以精细化管理推动完善产业链条——

石榴红村“蝶变”记

本报记者 李彤

在文山市德厚镇湖海村委会石榴红村,连片种植的红薯生机勃勃。这里的希露库金黄蜜红薯进入全国各大商超,远销泰国、新加坡、加拿大等国,成为全国首个红薯“盒马村”。

“‘盒马村’是根据盒马平台的订单开展生产,推动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和品牌化生产的村庄。”湖海村党总支书记楚光品介绍,过去,石榴红村的红薯品种单一、管理粗放,无法满足市场对品质的要求,村民增收乏力,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2016年,德厚镇实施土地整治,盘活分散土地,为规模化经营奠定了基础。同时,推出“温暖营商”专项行动,通过“企业特派员”提供全周期服务,为优质企业落地铺路。

“选择德厚镇,是公司精挑细选的结果。”广州态格农产品供应链有限公司种植基地负责人刘天寿说,北回归线“黄金种植带”的显著昼夜温差利于红薯积累糖分,富含硒元素的红土能够提升营养与抗性,缓坡地形则完美规避了积水,这片土地正是开展精细化生产的沃土。2024年6月,专注红薯供应链、具备全链路服务能力的态格公司正式落地石榴红村。

大型商超对红薯规格、口感等的要求,倒逼产业升级。态格公司以“订单农业”为纽带,将精细化管理贯穿全链条,通过种源革新、精细管护、组织优化,态格公司以2000亩核心基地示范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红薯超1.5万亩。

作为种植大户,楚光品带头完成土壤改良,按新标准种下了800亩红薯。“成为‘盒马村’,不仅提升了红薯品质、打通了销路,还培养了一批懂精耕细作的产业工人,村民的观念也彻底转变了。”楚光品介绍,通过“村集体+公司+农户”模式,红薯种植基地每年带动务工超1万人次,固定工人人均年收入达3.5万元。“田间课堂+电商实训”的双轨培训累计培育50余名“红薯工匠”、20组直播团队,500余人掌握了标准化技能。

政企携手建设示范基地,以“标杆效应”消除村民疑虑,当地红薯产业开始蓬勃发展。2024年,德厚镇红薯产业产值突破1亿元。从昔日粗放难销,到如今畅销海内外,精细化管理铺就了联农带农、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路。

走进石榴红村,郁郁葱葱的红薯藤与碧波荡漾的老坞海相映成趣,这是德厚镇农旅融合的新尝试,建设老坞海康养旅居农旅综合体。2023年,云南畅驰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进驻建设,以老坞海为核心,环湖布局了非遗体验、康养旅居、水上游船观光、休闲垂钓等多元业态。

如今的石榴红村,已从单一的农业生产迈上了多元发展之路。

  • 到丽江蓝月谷感受20℃的清凉

  • 能源保供有力有效 重大项目扎实推进

  • 2025年度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公布

  • 报头

  • 架起政企“连心桥” 当好企业“娘家人”

  • 云南省彩云购物节开幕

  • 保持战略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 我省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完成过半

  • 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办法

  • 共赴清凉之约 乐享美好时光

  • 石榴红村“蝶变”记

  • 中老铁路进出口货运量逾300万吨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