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独龙江5户村民的微电网

灯更亮了!7月底,随着一套以“水轮机+柔性光伏+储能装置”为核心的创新供电微电网正式投运,家住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迪政当村南代小组的5户村民用上了稳定电力。

“以前最怕灾害一来就断电,现在有了这‘靠水生电’的本事,心里踏实多了。”村民杨尚明说。村民的踏实和安心,来自与家家户户相连的微电网系统,山涧的水能、阳光的照射、储能的转换,正在让这个偏远山村焕发新生机。

今年5月底,连续强降雨袭击了独龙江乡,电力、通信、道路全面中断。尽管供电部门全力以赴在6月10日完成全面复电,但地处迪政当村最偏远地区的南代小组由于道路损毁,短时间内无法抢通,供电线路也无法抢修,村里每天只能依靠柴油发电机供电。如何保障5户人家的光明,成为摆在南方电网云南怒江供电局面前的挑战。

经过多次勘查巡查、研究重建方案,怒江供电局最终确定,为5户人家建设一套不依赖外部能源的独立供电系统。在走访中,独龙江供电所员工李光辉了解到南代小组曾有使用微型永磁水轮发电机发电的经历,这些设备在正常自然条件下,能够持续稳定提供照明电力。经过周密规划,一套以“水轮机+柔性光伏+储能装置”为核心的创新供电组合方案出炉:利用独龙江的水流自然动能发电,配合太阳能和储能系统,发生灾害时电力供应有保障,传统燃油发电油料供应难、运输难的困境也将得到彻底解决。

突击小队徒步40公里肩扛手抬,最终将总重量超过1000斤的水轮发电机、备用发电机、光伏板及相关安装材料运进了深山。

不久后,完整的微电网系统建成,包括3台3千瓦微型永磁水轮发电机、混合逆变器、430瓦高效柔性光伏组件以及51.2伏100千瓦时大容量储能电池,这套系统凭借自然动能就能持续稳定供电,有效破解“孤岛”状态下的能源保供难题。不仅如此,首创的微电网“光水互补+智能切换”架构,还为偏远地区防灾保电提供了可复制的方案。

“灾时微电网能独立运行,灾后电网恢复时又可平滑切换至并网模式,实现余电上网,让绿色电力转化为经济效益。”独龙江供电所副所长屈江福介绍。

为5户村民建电网,听起来不可思议,却在独龙江乡真实发生。“独龙江乡的每一盏灯都不可或缺,它象征着这片土地连接新时代的光。”独龙江供电所所长李福凌说。

图为南代小组5户村民用上了稳定电力。

本报通讯员 陈克迁 龙行娟 何中阳

记者 段晓瑞 文/图

  • 独龙江5户村民的微电网

  • 报头

  •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

  • 昆明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成立30周年庆祝活动在昆举办

  • 中国沿海沿边反走私历史文化研究(云南)座谈会在昆举行

  • 全省首个法律主题图书馆在丽江揭牌

  • 全国首批出口可食仙人掌从文山发往越南

  •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

  • 云南首个葡萄酒产区教程发布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