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科教卫生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一技术难题困扰学界和产业界近半个世纪

云南科学家破解蒜头果种植困局

本报讯 (记者 陈云芬)我国特有珍稀树种蒜头果是目前发现的神经酸含量最高的植物,具有极高经济价值。但野生资源有限、人工种植难以成活的难题一直困扰着其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发展。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王四海研究员团队的最新研究全面揭示了寄主植物与蒜头果生长之间的密切关系,填补了该领域在生长机制认知上的空白;认清了蒜头果长期人工种植难以存活的原因,破解了困扰学界和产业界近半个世纪的技术难题。这一重要突破为后续开展蒜头果人工培育奠定了坚实基础。近日,该成果在线发表于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蒜头果是我国滇东南与桂西喀斯特山地特有的珍稀树种,现仅零星分布于云南东南部的广南县、富宁县和广西西部的石灰岩山区,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蒜头果种仁富含高达50%至65%的油脂,种仁油中神经酸含量高达40%至67%,是目前发现的神经酸含量最高的植物。神经酸是一种超长链单不饱和脂肪酸,在恢复神经末梢活性、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和发育、提高脑神经的活跃、防止脑神经衰弱等方面有相当好的疗效,具有极高经济价值。

云南广南县和富宁县共有野生蒜头果成年植株6万余株,年产鲜果量仅100余吨。由于野生资源有限,人工规模化种植蒜头果是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2025年,省林草局确定蒜头果为云南省主要林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也将其列为重点推广的特色经济林之一,大力推广种植,累计已种植面积4.2万亩。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展人工种植尝试以来,蒜头果始终受困于野外种植难题,其植株生长差异大,仅少数能正常生长,整体存活率低,一直未能形成产业发展体系。这一长期存在的困境严重制约了蒜头果的规模化种植与产业发展。

王四海科研团队最新研究发现,蒜头果幼苗自身从土壤中直接吸收养分的能力较弱,若缺乏寄主,其生长受限,难以正常生长。蒜头果幼苗地上生物量与寄主植物的生物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寄主植物对蒜头果根的生长促进作用有限,导致其地上与地下部分的生长失衡。这种不平衡可能在寄主衰弱或死亡时,增加蒜头果幼苗的生存风险。此外,蒜头果在与合适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后,其根系的生理活动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为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响应能力增强,以及基本代谢活动的显著提升。这些生理层面的适应性变化表明,寄生显著增强了蒜头果的适应能力、养分合成效率与抗逆性能,这些特性对于其生长发育与存活至关重要。只有在与合适的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后,蒜头果幼苗才能从生长缓慢的植株转变为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个体。

这一发现,将推动蒜头果种植从经验摸索向精准调控模式转变,通过配置合适寄主,建立完善种植技术体系,提高种植稳定性,使规模化、标准化栽培成为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制约产业发展的种植难题,并为拯救濒危资源、实现其规模化可持续利用铺平道路。

  • 扎根乡土 倾心服务

  • 安全教育进社区护航假期安全

  • 报头

  • 我省举办3期大学生创业实践训练营

  • 云南科学家破解蒜头果种植困局

  • 2025年中国西部数学邀请赛在云南师大附中开幕

  • 全国老年医学人才培训项目在昆开班

  • 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委会学术会议在昆举行

  • 艾灸联合针灸可平稳降血压

  • 省农科院环资所推介成果促进转化

  • 云南省中医医院救治一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