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初,隆阳区无筋豆、小筋豆、四季豆等豆类作物相继迎来采收高峰。走进蒲缥镇桤木林村,连片的豆架整齐排列,饱满翠绿的豆荚垂挂枝头。村民杨自盆正穿梭在豆架间麻利地采摘无筋豆,要赶在中午前把新鲜豆子送到收购点。“今年豆子收获前期每公斤能卖七八元,后期也能卖五六元,一亩地算下来收入八九千元不成问题。”他说。
近年来,隆阳区蒲缥镇在豆类产业发展上下足功夫,选派农技骨干全程护航,从选种、播种到田间管理提供技术指导,定期组织豆类种植技术培训,提高农户种植技能。
桤木林村有20多年的菜豆种植历史,主要种植无筋豆、小筋豆和四季豆。每年2月底种植,中秋节前完成两季采收。每到收购季,村内收购点车水马龙,商贩络绎不绝。“全村种植面积达2200亩,亩产约两吨,两季均价每公斤6元,亩均收入约1.2万元。”桤木林村党支部副书记杨连介绍,小小豆荚,正以蓬勃产业之力,鼓起农民腰包,点亮振兴希望。
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是当地党委、政府的精准施策。蒲缥镇探索构建“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筹集资金购买液体有机肥生产设备,既提高土壤肥力,又降低生产成本,解决种植户用肥难题。此外,每到成熟季节,蒲缥镇还主动联系收购商进村,让农户在家门口就能卖豆,确保“种得出、销得好”。目前,蒲缥镇豆类产业连片分布于桤木林、秉塞等5个村落,总面积超过7000亩,今年总产值预计超过6300万元。
本报记者 杨艳鹏
通讯员 寸喜梅 赵春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