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下一版  
下一篇

雄壮回荡的史诗 跨越时空的致敬

——抗战时期滇缅公路档案文献图片展开展侧记

8月14日,“血肉筑就抗战生命线——抗战时期滇缅公路档案文献图片展”在昆明市博物馆开展,南侨机工后代代表、师生及各界群众代表等前来观展。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8日,从8月19日起,在保山、楚雄、大理、德宏等州市同步巡展。图为群众在参观图片展。本报记者 高吴双 摄

本报记者 王丹 左超

1146公里的滇缅公路,是一条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国际通道。

八十余载,斗转星移。昆明市西站立交桥,一座巨型石碾造型的纪念碑静静伫立。碑前常有市民、游客驻足,在滇缅公路“零公里”处感怀历史。从此处出发,一路向西,出畹町往缅甸,再行186公里就会到达终点——腊戌。

这里不仅是一处地标,更是一枚历史的铆钉,将民族的苦难与韧性牢牢楔入时间的河床之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8月14日,“血肉筑就抗战生命线——抗战时期滇缅公路档案文献图片展”在昆明开展。悲壮筑路史,在一件件档案文献图片中被激活,穿越80余年时空的精神坐标被重新点亮。

档案里的赤子丰碑

“亲爱的父母亲:别了,现在什么也不能阻挠我投笔从戎了。家是我所恋的……但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热爱的。”1939年5月18日,马来西亚华侨女教师白雪娇化名“施夏圭”,留下告别信,毅然北上,成为滇缅公路南侨机工队的一员,在炮火中抢运军需物资。

  • 雄壮回荡的史诗 跨越时空的致敬

  • 为您导读

  • 报头

  • “两山”理念改变中国引领时代

  • “血肉筑就抗战生命线——抗战时期滇缅公路档案文献图片展”在昆开展

  • 中柬泰三国外长在安宁茶叙

  • 王毅分别会见来华出席澜湄合作第十次外长会的五国外长

  • 深入践行“四下基层” 提升高效能治理水平

  • 生态文明之光照耀云岭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