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民生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三维联动”助力元阳医疗人才培养

帮扶医生为患者做检查。 通讯员 李少鹏 摄

医疗帮扶是推动边疆地区医疗水平提升的关键,人才建设则是其中的核心引擎。近年来,元阳县以人才工作为突破口,通过长效筑基、短期惠民、机制创新三个维度的帮扶模式,在人才引进、培养和团队建设上精准发力,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

自沪滇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帮扶团队入驻元阳,对县人民医院各项制度进行全面修订,新增20余项管理制度,同步完善各级管理委员会及工作方案,构建起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

帮扶团队采用“老带新”与“传帮带”相结合的模式,依托“元阳医星”计划,每位来自上海的帮扶专家定向带教2至3名年轻医生,从临床诊疗、教学授课到科研探索,全方位提升年轻医生专业素养。借助互联网医院平台打造“三分钟远程医疗圈”,在泌尿外科、妇产科等科室开展6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为人才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舞台。

2024年,元阳县人民医院总诊疗人数同比增长10.98%,手术台次增加31.6%,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人才队伍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壮大。

借助“彩云英才荟”等活动,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等医院的14位多学科医疗专家深入县人民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开展医疗帮扶,接诊患者、开展教学查房、带教手术、举办专题讲座等。专家团队还积极链接上海优质医疗资源,为元阳县搭建起常态化技术交流平台,进一步拓宽当地医护人员视野。

元阳县建立上海专家“定期驻点+柔性巡诊”模式,每季度邀请3至5名上海专家开展“专家会诊手术日”,对复杂病例进行现场技术指导。搭建“沪滇远程医疗云平台”,实现上海顶级医院与县人民医院在影像诊断、病理分析等方面的实时联动,为当地医护人员构建起与上海专家的常态化学习通道。

上海帮扶医院还通过专家远程授课、联合申报科研项目等方式,帮助元阳培养学科带头人,助力薄弱学科发展。设立的“沪滇医疗科研基金”,鼓励两地医生合作开展边疆常见病、多发病研究,在科研实践中锤炼人才队伍,逐步构建起具有区域特色的科研人才梯队。

本报记者 饶勇 通讯员 李少鹏

  • 年供岗位超3万 领跑就业新赛道

  • 丽江市:为新就业群体构筑暖心港湾

  • 巫家坝中央公园仍待“输血”

  • “三维联动”助力元阳医疗人才培养

  • 报头

  • “四季温情”呵护母婴康养

  • 思茅区把职业培训送进乡村

  • 香格里拉市车轴村:老龄协会让夕阳更红

  • 禄劝县开展返乡人员促就业专场招聘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