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 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李家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启动

李家山古墓群遗址。 本报通讯员 邓星瑞 摄

骑士猎鹿铜扣饰。 本报通讯员 李丹 摄

本报讯(记者 杨茜) 日前,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五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评定结果,李家山古墓群考古遗址公园上榜。这标志着总投资13.75亿元的李家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正式启动。

“北有马踏飞燕,南有牛虎铜案”,日前,记者站在位于玉溪市江川区江城镇温泉村的李家山古墓群看到,这里面朝星云湖,背倚多依山。在这片厚重的土地上,一个个编号墓坑中的考古发现曾一次次震动学界——历经1972年、1991年底至1992年初的两次大规模科学发掘,以及1994年、1997年的补充清理,这里出土了近4000件(套)青铜器。闻名遐迩的牛虎铜案便出土于此。因造型精巧、科学和艺术水平极高,土著文化特色突出,李家山古墓群青铜器成为云南青铜文化的典型代表。2001年6月,李家山古墓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家山全方位反映了古滇国社会生活的面貌,既是云南多民族多元文化早期格局的真实写照,又是中华文化从多元到一体形成过程的重要例证,对于研究探索西南边疆历史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江川区文物管理所所长张庭隆介绍,李家山古墓群的年代从战国后期延续至东汉,见证了云南青铜文化兴起、繁盛至消亡的全过程,并反映了云南地方文化与中原文化长期互动交融的过程,也见证了西南地区早期对外文化交流的历史,是南方丝绸之路重要的物质见证。

李家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依托李家山古墓群及龙街村聚落遗址共同构成的李家山大遗址建设,规划范围以考古工作为基础,结合文物保护区划,纳入考古调查新发现的聚落遗址,总面积约432.1公顷。该考古遗址公园分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古滇文化与墓葬制度”“青铜艺术与技艺”“对外文化交流”四大展示主题,将形成“核心圈层——展示墓葬遗址本体、拓展圈层——体验青铜文化与古滇魅力、环境圈层——体验民俗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展示结构。

李家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计划分3期建设。一期计划于本月动工,两年内投资1.5亿元,建设6000平方米的考古标本库房、3000平方米的考古实验室,以及3000平方米的考古科研用房,并对4个墓坑实施保护工程,整治核心区环境。二期围绕管理服务中心、步行栈道、导览系统等进行建设。三期建设以温泉村委会乡村振兴项目为主。整个工程预计于2032年12月竣工。“工程将建成集科研性、公众体验性于一体的考古遗址公园。”张庭隆说。

未来,江川区将以考古遗址公园为核心纽带,深度融合当地农业资源与文旅业态,构建集文化体验、生态观光、农耕研学于一体的区域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乡村振兴与经济效益提升的多元共赢目标。

  • 李家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启动

  • 坡芽情歌唱响“中山之约”

  • 报头

  • 预防伤害致残 共创健康生活

  • 奋力推动德宏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 “携手添翼·辅助童行”行动全省康复辅具适配启动

  • 全国残运会云南反兴奋剂教育培训会在昆举行

  • 加速让先进技术“落地生金”

  •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系列宣讲活动走进弥渡

  • “水墨长江”云南山水画大展在昆开幕

  • 曲靖市干群同心筑防线守家园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