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段晓瑞
聚焦
暑期的云南,凭借20摄氏度左右的清凉和独特魅力圈粉无数,成为大众心中避暑的绝佳之选。仅7月,全省共接待游客9533.37万人次、同比增长20.7%,全省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72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旅游高峰带动多地旅游业用电量攀升,7月,全省全社会用电量249亿千瓦时,其中,住宿(含民宿)和餐饮业用电量5.42亿千瓦时,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增长。火热的旅游图景背后,一张无形的智慧电网全力护航,以稳定可靠的电力支撑蓬勃发展的“清凉经济”。
智慧赋能 守护金字招牌
8月的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格外热闹,4K全息剧场正演绎着5亿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场景,参观研学人群络绎不绝。“场馆内所有设备同时运转,电压波动始终控制在1%以内,用电很安心。”场馆工作人员为电力保障点赞。
澄江畔的网红打卡地小湾村,智能充电桩24小时服务新能源汽车,前来半日岛咖啡店的游客说:“可以慢慢品尝咖啡、欣赏美景,没有充电焦虑了。”
无人机沿着配电线路巡航,30分钟即可完成3公里“体检”,精准发现隐患,AI自动生成报告。在玉溪澄江供电局营配指挥中心,4个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数字哨兵”实时采集数据,主动捕捉电压波动、设备过载等异常并进行预警,低压故障在游客无感的情况下悄然完成。
“游客聚集到哪里,我们的数字化防护网就优先覆盖到哪里,透明配电网不仅实现技术升级,更是服务和保障升级,让电力供应更可靠、服务响应更敏捷、能源利用更绿色,守护的不仅是游客满意度,更是澄江旅游的金字招牌。”玉溪澄江供电局副总经理丁五强说。
暑假期间,仅7月就有近500万人次进入丽江古城、同比增加4.46%。文旅火热印证丽江旅游的强劲吸引力。持续增长的游客数量带来季节性负荷激增,对古城保护和供电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对此,南方电网丽江供电局在大研古城核心区部署了我省首个基于“电鸿”智能台区终端的可观、可测、可控的全自主能力的智能配电室,为暑期用电提供坚强保障。
“‘电鸿’是南方电网公司基于开源鸿蒙与开源欧拉自主研发的行业首款电力物联操作系统。它像幕后大脑指挥智慧哨兵交互协作,实现电力数据互联互通。”丽江古城供电局计生部副经理李国华介绍。
供电升级让古城商户感受颇深。“以前旺季跳闸要等一两个小时检修,今年灯泡都感觉没有闪动过。”在丽江古城南门附近经营火锅店的杨先生说。
服务升级 用电更安心
在边境小城芒市,夜经济持续火热,游客络绎不绝,夜间消费占全市服务业收入超过四成。
“从傍晚至午夜,傣族古镇、芒市新玩厂等核心区的用电负荷可达日间的3倍以上。”芒市供电局市场营销部负责人说。为应对夜间用电挑战,供电局实施电网升级工程,构建起立体化供电保障网络,改造后核心区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98%,电压合格率达100%,彻底告别了线路重过载、频繁停电等顽疾,平均停电时间由每户21.85小时下降至6.64小时。
在勐焕大金塔景区,供电人员在节假日高峰时段都要用红外测温仪检查环网柜。通过配电自动化改造,10千伏线路可转供电率达100%,任何一段线路故障都能在30秒内完成负荷切换。不仅如此,供电局还配置发电车、发电机、应急照明灯等后备电源随时待命,确保零中断供电。
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告庄西双景夜市灯火璀璨,人头攒动。热闹的背后是配电网的硬核保障。通过智能化升级与数字化管理,景洪供电局实现供电网络状态的实时监控、故障的快速定位与精准抢修,大幅提升了供电可靠性和服务效率,即使在用电负荷集中、商户密集的区域也能稳定供电,让游客在灯火通明中尽情感受傣乡魅力。
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开着新能源车到景迈山,在茶香中感受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但充电问题一度困扰着游客。对此,当地供电局与企业合作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在思茅区建设普洱市首个智能超充站,充电可实现“一秒一公里”;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和景迈山核心区域停车场,30余台充电桩可满足充电需求,让自驾之旅无后顾之忧,绿色出行还降低了碳排放量,保护景迈山生态环境。7月暑期至今,普洱市新能源车充电量超过113万千瓦时。
不仅如此,普洱供电局还针对暑期游提前部署,对所有充电设施开展巡视检查,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对景迈山及其周边村寨300余个客栈、民宿及热门景点进行走访,发放供电服务信息“云信码”,游客扫码即可一键联系网格客户经理,快速响应解决用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