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 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石嘉植:威震敌胆的抗日英雄

石嘉植1918年出生于陕西省富平县薛镇盘石村,16岁时以优异成绩进入西安省立第一中学学习。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向山海关内进逼,华北岌岌可危。为了宣传抗日救亡思想,石嘉植于1936年创办了《心声》杂志,还多次组织抗日救国运动,因此被反动当局多方监视。

1937年,石嘉植奔赴革命圣地延安,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他随八路军一二九师东渡黄河,前往山西抗日前线,先后参加了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

1938年2月,在晋东南反击敌军围攻时,石嘉植主动请求带一个班插入敌营侦察,消灭十多个日军,被军区授予“威震敌胆的英雄”称号。

之后,石嘉植随一二九师转战河北,担任德石敌工队队长。为了冲破敌军封锁,打通冀南和冀中的通道,他带领队员在德石铁路线上灵活应变,打鬼子、除汉奸、窃情报、烧军火,组织大小战斗数十次。

1940年,为了进一步获取敌军情报,石嘉植在德州建立了“满洲国大北报百川分销社”,任外务主任兼《大北报》驻德州记者,并千方百计获得了敌伪机关下发的委任状和身份证。他以此为掩护,出入日伪驻德州的大小机关,掌握了不少有价值的情报,还趁机处决了一个日军班长和一个国民党特务。

1943年3月,由于德州地下情报组织遭到破坏,加上叛徒出卖,石嘉植不幸被捕。就在冀南军区准备派人营救时,他从狱中送出一封信:“为我一个人,牺牲那么多好同志,会给党和人民造成很大损失,部队千万不能营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请领导批准我的请求,允许我在狱中同敌人战斗,虽死无憾!”

1943年5月,石嘉植在遭遇种种酷刑后,在河北省景县龙华镇被敌人杀害,年仅25岁。

新华社记者 李亚楠

据新华社西安8月26日电

  • 报头

  • 为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 释放创新潜能 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 洗碗机能效水效新国标发布

  • 石嘉植:威震敌胆的抗日英雄

  • 纪录片《卢沟桥:我们的纪念》讲述抗战文物背后的故事

  • 汽油柴油价格下调

  • 水利部对京津冀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 中美民间友好交响音乐故事会将在美启幕

  • 推动慈善文化进机关、企业、乡村、社区、家庭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