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茜
历史文化遗产是文明的见证,如何在守护其历史风貌的同时筑牢安全防线,是古城保护面临的共同课题。近年来,丽江古城探索形成的消防安全“七个一”做法,以系统性思维破解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书写了文化遗产现代治理的丽江实践。
古城保护,难在平衡。丽江古城建筑密集、街巷狭窄、业态多元,消防安全先天条件薄弱,若简单实施“一刀切”的管控模式,既可能损伤古城肌理,也难以根治安全隐患。当地的破题之道,在于从制度层面构建精准治理框架:修订管理办法明确各方权责,定制技术标准衔接共性要求与个性特点,依托智慧平台实现网格化精准防控。这既守牢安全底线,又尊重文化特性,打破了“保护即冻结”“发展即破坏”的二元对立。
科技赋能,为古城安全注入新动能。从2013年持续投入升级消防管网、水池等硬件设施,到智慧消防平台建成实现“人防”向“技防”跨越,再到针对狭窄街巷创新设计“5分钟救援圈”,丽江的实践生动说明:现代科技不是历史风貌的对立面,而是文化遗产的“守护者”。
对文化遗产实施有效保护,还须广泛凝聚合力。丽江古城将消防安全责任细化到每个网格、每个场所,形成群防群控的治理共同体,实现了社会协同的多元共治。当古城的每一户人家、每一个商铺都成为消防安全的“哨兵”,保护就有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历史瑰宝,值得我们用心呵护。唯有将现代治理理念与地方实际相结合,将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相融合,才能在守护历史根脉的同时,让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