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玉溪师范学院今秋迎来首届硕士生

2025年硕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授予点建设会议现场。 本报通讯员 董正福 摄

美术学院师生团队进行《和美云之南 绿色协奏曲》大型壁画创作。本报通讯员 朱贵谕 摄

体育学院师生进行三维动作捕捉仪使用教学。 本报通讯员 王博源 摄

资源与环境专业自主研发D-A2O废水处理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11项。 本报通讯员 李嘉 摄

本报记者 杨茜

高原水乡,硕果盈枝。玉溪师范学院以其扎根滇中的坚守与创新,在国家战略与地方需求的交汇点上,书写了办学层次历史性提升的新篇。

7月31日至8月2日,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主办、玉溪师范学院承办的2025年硕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授予点建设会议举行,来自全国340余家研究生培养单位的近千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对玉溪师范学院而言,承办此次会议不仅是学习交流的平台,更是一场办学成果的展示。

历史跨越 从本科教育到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跃迁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使命。学位授予单位及其授予点建设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工程,是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的根基所在。2024年,玉溪师范学院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美术与书法、体育、资源与环境3个专业获批硕士学位授予点。

今年硕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授予点建设会议上,与会专家学者赴玉溪师范学院以及学校民族民间工艺艺术科技小院(华宁县冲麦村映月居)、铜艺智造艺术科技小院(云南春喜铜业有限公司)参观考察。专家学者高度评价玉溪师范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充分肯定了学校艺术科技小院在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玉溪师范学院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78年的玉溪师范专科班。1983年,专科班改建为玉溪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现名。目前,学校有9大学科门类、16个教学机构、43个本科招生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4553人,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校美育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至真至善,致美致用,玉溪师范学院以此为校训精神,立足滇中、扎根玉溪、服务云南、辐射东南亚,建设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一流地方应用型大学。在教师教育、艺术教育、体育教育、高原湖泊保护治理、高原特色资源开发等方面形成优势特色。47年来,学校培养了8万余名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玉溪市中小学校长中70%以上为该校毕业生,向地方产业、企业输送应用型人才2.5万名,培养国际化人才和留学生1500余名。

自2011年起,学校3次被列为云南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2024年终于圆梦,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这是玉溪师范学院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其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能力迈上了全新台阶。

三大支点 美术与书法、体育、资源与环境的特色布局

玉溪师范学院此次获批的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基于自身积淀与区域需求的精准布局,每一个都承载着鲜明的特色使命。

美术与书法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彰显了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其源于1985年创办的美术学专业,以绝版木刻和工笔重彩画两大享誉云南的艺术为核心,形成美术实践与美育教育双轮驱动,艺术传承与创新、民间艺术传习与应用、文化产业创意与转化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特色。目前,该专业已建设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云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并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连续6轮在全省专业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一,以学科实力显示出区域引领地位。

美术与书法专业注重产教融合与社会服务,玉溪师范学院与清华启迪共建研发中心,设立9个实践基地,师生作品入选全国性美展129项,获省级以上奖项286项。在人民大会堂云南厅、国家博物馆等场馆都能看到玉溪师范学院师生的作品。2023年,该院专业建设再上新台阶,建成AIGC智绘实验室、虚拟实验室、重彩材料实验室、汉字艺术研习中心等平台,开展国际艺术交流,持续推进美育浸润行动,赋能边疆民族地区文化振兴,已成为支撑云南美术创作、基础教育、文化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高层次人才培养高地。

体育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紧密对接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战略,依托云南得天独厚的高原地理与气候资源,以高原特色体育为核心,培养高度契合区域体育教育、体育产业的应用型体育人才。作为14个省级培训基地之一,从这里走出的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超万名,深度服务奥运会、大运会等顶级赛事,助力玉溪成为全省唯一荣获奥运、亚运、全运冠军的“三星”城市,是支撑云南高原特色体育强省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体育学专业设置聚焦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社会体育指导三大方向,深度融合区域需求。学生近5年获国家级竞赛奖20项、省级奖255项,涌现出CBA扣篮冠军矣进宏等优秀代表。这里还建有云南省唯一的高校运动康复重点实验室,近5年承担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14项,构建了“科研—教学—实践”三元融合体系,聚焦高原训练损伤防控、运动机能数字化评估等前沿领域,定向培养兼具运动科学与临床医学能力的“体医双型”人才,已为国家队及省队输送10余名复合型保障人员,实现奥运、亚运等重大赛事全周期科研保障。玉溪师范学院2024年入选云南省新一轮学校体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以高原湖泊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特色生物资源利用为培养特色,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高原农业生态保护修复省一流建设学科支撑,构建了独特的行业、产业、园区加大学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创新实施“博士团队+企业骨干”双导师制,行业导师16人,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实保障。

自主研发D-A2O废水处理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获国家发明专利11项;近5年主持国家级项目25项;依托具有CMA资质的玉溪师院滇中分析测试中心,承担政府委托项目30余项,提供有效监测数据7万余个,提交咨询报告70余份。资源与环境专业聚焦高原湖泊保护与生态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与修复、特色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三大方向,服务云南高原湖泊治理、绿色农业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切实将论文写在云岭大地上。

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如同3根坚实的支柱,共同支撑起玉溪师范学院研究生教育的大厦,它们与区域发展战略需求紧密咬合,形成了鲜明的“玉师特色”。

未来展望 赋能区域发展打造滇中教育新品牌

今年9月,玉溪师范学院将迎来首批硕士研究生,开启学校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篇章。

对于首届研究生的培养,玉溪师范学院早已做好了充分准备。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制定了《玉溪师范学院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汇编》,为研究生培养提供制度保障。在制度保障基础上组建了由校内学术导师和行业产业导师构成的高水平“双导师”队伍,并聘请多名专家学者围绕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学位论文等进行论证与指导,编写了科学且全面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确保严格按照方案开设高水平课程。为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将提供完善的奖助体系,并设立多种勤工助学岗位。

在资源保障上,学校已具备支撑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各类实验室35间、教学实践实训平台30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2亿元;馆藏图书近200万册、各类数据库28个,完全能够满足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的需要。学校近5年举办各类学术会议20余次、开展学术交流120余场,与46家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并产出了实质性成果。2011年设立研究生教育管理机构,目前已与云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云南艺术学院等8所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生180人。

未来10年,玉溪师范学院将以服务国家与区域重大需求为导向,通过推进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学科专业优势,再把学科专业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这“两大转化”,着力打好教师教育、红色文化、特色农业、湖泊治理“四张牌”。

学校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共党史学科群建设,打造思政育人品牌;加速推进教师教育学科群建设,擦亮师范底色;对标聚焦“三湖”保护治理和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需求,建设环境保护学科群;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学科群建设,服务“数字云南”战略。

当首批硕士研究生踏入玉溪师范学院校门时,他们将书写的不仅是个人的求学篇章,更是一所地方高校与一方水土相互成就的新叙事。

  • 电力护航企业复产满产

  • 玉溪师范学院今秋迎来首届硕士生

  • 报头

  • 让园区企业用上放心电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