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铜墙滇南 铁壁滇西

本报记者 龙敏飞

红河水呜咽,松山土犹赤。80余年过去,抗日战争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依然在山川之间铮铮作响——云南是抗战最前线,守的不仅是一方水土,更是一个国家的尊严与希望。

“在抗日战争中,云南从抗日大后方,逐步转化为抗日大前方,不应是从1942年滇西抗战开始,而应从1940年滇南抗战开始。”在《抗日战争中的云南战场》一书中,著名历史学家谢本书开门见山地写道。这为我们勾勒出云南抗战最前线的独特轨迹。

滇南抗战

拒敌于国门之外

滇南抗战主要发生在红河、文山等地,从1940年到1945年,坚持5年之久。谢本书表示:“日寇在越南驻军最多时超过15万,虽对滇南有不小的骚扰,但由于滇南作战军严密布防,又发动群众,联合沿边土司武装,结成抗日的铜墙铁壁,拒敌于国门之外,使日寇在滇南未能越雷池一步。这是滇南抗战的伟大功绩。”

中国共产党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谢本书强调:“中共多次派人进入滇南,在个旧等地建立地方组织,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在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和影响下,滇南地区各族群众、各界爱国人士积极参与抗战,李公朴到滇南进行了积极活动,他们都为滇南抗战作出了贡献。”

滇南抗战的胜利,离不开各民族的踊跃参与和支持。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张帆在研究中发现,滇南地区自古以来是多民族聚集区,生活着彝族、傣族、壮族、哈尼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在国家危亡之际,各族人民表现出强烈的国家意识与历史责任感,极大地影响了滇南抗战的局势。

滇南抗战还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文献研究所)副所长黄海涛表示:“中国军民万众一心,成功地将日军拒于国门之外,使得日军‘南取昆明,中攻重庆,北犯西安’的战略破产,有力地捍卫了战略大后方,支援了滇西抗战,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滇西抗战

抗战胜利的先声

山到此处忽横断,江临峡口怒奔腾。滇西地区,高黎贡山耸立,怒江峡谷深切,形成天然屏障。1942年,日军侵占缅甸后,铁蹄踏破滇西边境,腾冲、龙陵相继沦陷,滇西抗战自此拉开帷幕。

滇西抗战纪念馆馆长马娟介绍,滇西抗战中主要有三大战役,即光复腾冲、血战松山和龙陵之战。从1942年5月腾冲被日军占领到1944年9月14日被收复,腾冲成为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第一座全面光复的县城。松山位于怒江西岸,是滇缅公路出入滇西必经咽喉要地,被日军占领后,1944年5月,第11集团军全线投入反攻,9月7日收复松山,松山战役打得异常艰难。龙陵是滇缅公路上的交通重镇,中国远征军1944年6月渡江后,于11月3日夺回龙陵,龙陵战役是滇西抗战中最复杂、耗费时间最长、动用兵力最多、歼灭敌军最多的一次战役。

滇西抗战不仅是中国军队的奋战,更是军民一心的壮歌。马娟说:“1942年10月滇西沦陷后,20多个民族的人民群众配合中国远征军对日作战,有效牵制和打击了日军的侵略行动,有力支援了中国远征军的军事行动。”

滇西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中国人主打、取得了完全胜利的一场战争。云南滇西抗战历史文化研究会创会会长傅仕敏表示:“滇西抗战是一场民族战争,‘团结御辱、救国图存’是中华民族每一个人的事情,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基础。”

双重使命

御敌于外与守土于内

云南作为抗战的最前线,承担着双重使命:一是御敌于国门之外,二是守土于危难之间。滇南抗战是将敌人阻于境外的战略防御,滇西抗战则是将敌人推出国门的主动出击。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保障了西南大后方的安全。

云南战场还体现了“区域抗战”与“全局战略”的结合。滇南抗战策应了广西、贵州方向的战线,避免了日军对中国形成南北夹击;滇西抗战则配合了缅北中国驻印军的作战,最终打通中印公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为云南抗战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方针。

“在云南的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重要战略地位。作为最前线的云南,军民同心,共赴国难。今天,我们的胜利来之不易,牢记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对于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云南师范大学教授、云南省中国近代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吴宝璋总结道。

今天,当我们行走在红河畔的古老哨卡、松山的战场遗址、腾冲的国殇墓园,依然能感受到那段历史的呼吸。它告诉我们:最前线从来不是孤独的坚守,而是一个民族在危难时刻的集体觉醒;不是一隅的挣扎,而是全局的支撑。

  • 铜墙滇南 铁壁滇西

  • 铭记烽火岁月 传承抗战精神

  • 虎踞前哨御倭寇

  • 解码抗战密码 守护文化灵魂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