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富宁县剥隘镇充分利用61万亩林地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大叶甜竹产业,通过就近招商引进公司,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以示范基地试点带动、与农户签订植、产、购销协议等方式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推动大叶甜竹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
在位于剥隘镇的宏海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村民们正忙着给鲜笋称重、削皮切丝、装袋加工。“每亩竹林光卖竹笋能产生1400元左右效益,竹竿、竹叶能被作为制作竹工艺品的原材料销售,每亩也有600元左右的效益,算下来很可观。”宏海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陆宏海算了一笔“增收账”,“目前我们合作社的种植规模已经超过2000亩,总产值达200多万元。下一步还要扩建初加工厂房,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更多村民增收。”
目前,剥隘镇已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完整产供销链条,建成3个规模化合作社、24个“家庭”式加工点,引进农业企业延伸产业链,经初加工制成的酸笋等产品销往广西柳州、百色、北海等地。“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扶持力度,鼓励群众扩大种植面积,推动盘活林下资源、延伸产业链,既保障农户利益,也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剥隘镇副镇长赵贵琳介绍,截至目前,该镇甜竹种植面积达4万余亩,综合亩产价值7000元至9800元,累计促农增收1.5亿余元。
本报记者 黄鹏 通讯员 应文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