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琼梅 通讯员 张晓燕
校园内回荡琅琅书声,绿茵场跃动矫健身姿,实验室迸发科创火花,金秋晨光里,一幅孕育希望的教育图景在盘龙大地徐徐铺展。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要求,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便是昆明市盘龙区对“教育共富”理念的最温暖诠释。
近年来,盘龙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改革破局之势补齐发展短板,以优质资源供给回应群众期盼,全力构建“学有优教、教有良师、育有特色”的教育生态,让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幸福盘龙”美好生活的温暖底色。
党建领航:激活立德树人红色引擎
重温入党誓词、聆听专题党课、沉浸式观看红色展演……近日,一场别样的链式主题党日活动在盘龙小学教育集团举行,盘龙区教育体育局、盘龙小学、龙泉街道等单位的14个党组织联合开展活动,通过创新形式深化党性教育,推动区域党建与教育深度融合。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命题,盘龙区教育体育系统深刻领悟这一命题内涵,将党对中小学的领导全方位融入学校建设、改革发展与立德树人工作之中,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让党建成效结出育人硕果,全力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为保障教育事业稳健发展,盘龙区在体制机制建设上发力,健全完善区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及时统筹解决教育重大事项与关键问题,确保教育规划优先布局、财政投入优先倾斜、公共资源优先保障。研究出台系列文件,推动各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形成抓教育的合力,促进教育事业发展进步。
在学校党建工作方面,59所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同时深入实施《盘龙区教育体育系统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着力构建“12363”党建工作体系,实施领航、铸魂、强基、育人、清廉、党建创新“六大工程”,精心打造“启智润心育见盘龙”特色党建品牌和“1+N”党建品牌矩阵。目前,盘龙区创建各级各类党建示范学校(示范点)72个,金康园小学《党建领航筑心桥“四位一体”护心堤》入选云南省教育厅“万名党员联万家”典型案例。
作为全省唯一列入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县区级单位,盘龙区按照区域互动、校际协同、学段衔接的思路,组建了上下贯通的大中小学思政联盟,形成“1联2委5基地”工作格局,昆明市第十中学皮影戏《求实之子——少年聂耳》入选张桂梅思政大讲堂昆明市分课堂思政“金课”。依托昆明市“十四五”规划课题,盘龙区充分发挥陈为、王柱、严劲鹏思政名师工作室辐射引领作用,推动思政课程建设内涵式发展,推出思政精品课64节、思政金课4节、大中小一体化备课12节,让思政教育走“新”更入“心”。
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唯有学校、家庭、社会同频共振,方能奏响育人最强音。盘龙区将协同育人作为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抓手,创新构建党政主导、专业引领、课程推动、家校协同、社会参与的区域一体化运行机制,坚持以学校为圆心,充分整合各方资源,探索出“六位一体”工作法,实现家长学校100%全覆盖,着力打造全领域、全周期、全要素的育人生态圈。为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盘龙区全面提升校园“小事件”源头治理成效,探索推行“3+3+3+N”工作法,创新推出“码上通”平台,建立专人负责、即查即办、即整改即反馈工作机制,推进矛盾风险化解率达90%以上。目前,盘龙区已培育国家级示范家长学校2所、省级7所、市级10所,社区(村)家长学校105所。
资源赋能:扩大内涵式教育服务半径
开阔的运动场地、绿意盎然的校园环境、高标准建设的功能室……金康园小学金瑞校区、明通小学丰泽校区、新迎第三幼儿园二分园的投入使用,持续扩充了基础教育优质学位库,成为盘龙区回应群众期许、提升教育品质版图上的亮眼之笔。
近年来,盘龙区紧扣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新期待,持续加大基础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着力将社会关切转化为现实,为更多学子的出彩人生奠基。
在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上,盘龙区累计投入60亿元实施攻坚行动,按照“纵横交错、南北分布、东西同步”的科学布局,师大实验盘龙校区、盘龙小学龙宸校区、昆十中白沙校区等25所新校相继建成,新增学位36555个,有效缓解了就学压力。同时,同步推进长地埂片区30班高中建设、盘龙区财大附中改扩建,羊场片区18班幼儿园建设、青龙山旧城改造项目一期15班幼儿园、清泉村城中村改造配建幼儿园后期建设项目,让城乡学校旧貌换新颜,教育资源供给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盘龙区积极推进“未来教育”,帮助学生适应未来世界的教育使命从未改变,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逐步深度融合;出台《盘龙区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实践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探索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打造教育高地。2025年春季学期,启动盘龙区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与教育数据应用培训服务项目;157名骨干教师参与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培训,315名教师同台竞技数字化教学,83名教师在云南省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大赛中斩获佳绩。《盘龙区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昆明市第十中学入选首批全国数字化转型千校联盟校,盘龙小学教育集团全面开展覆盖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等主要学科的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全区部分中小学相继开设AI编程、机器人课程,科学课结合虚拟仿真实验。
目前,盘龙区各学校100%接入云南教育专网,实现光纤到校园并达到省级建设标准,教育技术装备的优化配置带来了办学条件现代化水平提升。当世界机器人大赛、中国航天日科教活动相继落地盘龙,“星辰计划”航天科普馆蓝图初现,盘龙区正逐渐形成科普载体由多向精、科普内容由广向深的发展趋势,成为创新引导培育青少年科创人才的“羽翼”。
品牌聚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优质学校
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有质量的教育,是孩子和家长们的期盼,也是盘龙教育持续奋斗的目标。今年4月,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盘龙校区举行云南省一级一等普通高中揭牌仪式,意味着盘龙区再添一所优质学校。这块金色牌匾背后,是万千家庭期盼的落地。
集团化办学激活“一池春水”。盘龙区创新构建优化布局、优质带动、优势互补、优育共赢的“四优”办学模式,以昆明市第十中学、明通小学、盘龙小学、金康园小学、昆明市政府机关幼儿园等学校为龙头组建五大教育集团,不断完善“1+N”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优化“资源融通”集团化办学发展生态、提升“贯通式”区域教育服务水平。如今,教育集团校间教师流动授课、课程共建共享已成新常态,优质教育的“雪球效应”日益凸显。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显示,各学段学业表现均处于全省前列,这是盘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见证。
成长共同体促进美美与共。盘龙区17所中学组成3个共同体,56所小学结成10个共同体,实施“强校带弱校、名师助普师”帮扶机制。2024年,这套破解优质均衡难题的“盘龙方案”在全省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现场推进会上引发热烈反响。当乡村学校的教师走进城区名校跟岗学习,当骨干教师带着示范课走进乡村课堂,教育的鸿沟正逐步缩小。
从“一校一品”到“一校多品”,凸显办学特色。盘龙区以提高学生体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发展目标,不断探索体教融合新模式,因地制宜延伸出课余体育训练,包括足球、乒乓球、中长跑、国际象棋、围棋、射箭、啦啦操、篮球等特色课程,多所学校把特色体育活动和文化艺术项目纳入校本课程,编入课表,进入课堂,保证普及率的同时使体育课和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也让更多孩子得到锻炼和提高,推动教育内涵式发展。云波小学以舞蹈、啦啦操、葫芦丝构建“锦鲤课程”体系;东庄小学“邮文化+邮雅”双翼育人,实现五育融合与课程创新;昆明市第十二幼儿园通过角落种植实践,织就“活教育”生态网;双龙学校深耕传统射箭运动,开创“射以载道”综合育人新模式。多元探索、特色发展让盘龙教育异彩纷呈、充满活力。明通小学获评“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联盟小学“劳动+”教育独具匠心、新迎二小学子在世界跳绳锦标赛上闪耀光芒,培智学校荣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昆明市第十中学、金康园小学荣获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百花齐放的特色办学模式,为学生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搭建了广阔平台。
此外,盘龙区引入的东北师范大学盘龙实验学校、师大实验中学、财大附中等一批优质教育资源,“家门口的好学校”再添“星级选手”,持续扩大的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成为盘龙人民幸福生活的暖色调。
引育并举:锻造高素质专业化教育铁军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近年来,盘龙区深入实施“强师盘教”工程,坚持引育并举、激励保障并重,全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出台《盘龙区引进紧缺急需优秀教育人才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大力引进教育发展急需紧缺的各类人才。近三年,490名优秀教师及工作人员通过公开招聘、公费师范生等渠道驻留盘龙;86名教育管理精英、教学名师带着经验与智慧加盟盘龙教育,为区域教育注入澎湃新动能。求贤若渴的姿态,让盘龙教育的“人才池”日益丰盈。
引得来、留得住,更要育得好。盘龙区精心浇灌校长与教师两支队伍,通过承办、举办市区两级校长能力提升班,为校长们搭建思想碰撞、智慧交融的平台,引领校长开阔视野、深度思考,互学互鉴、共同提升。独具特色的“小学期制”教师培训,则构建起从“选种”到“成林”的“五环生态”培育链,让每位教师都能找到成长坐标。如今,这片沃土上名师荟萃,现有正高级教师21名、高级职称教师1460名、春城计划名师9人、市级名校长基地主持人2人、市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5人、省市区级教学名师239名,以及省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坛新秀近5000名,形成了星光璀璨的“盘龙名师”方阵。
优质师资如何辐射更广?盘龙答案是让教师动起来。通过健全城区与乡村、优质校与薄弱校之间的教师双向轮岗交流机制,一年来,盘龙区的93名教师从19所学校(园)出发,主动承担“省管校用”任务,将先进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到更需要的地方,支教帮扶的足迹延伸至迪庆、怒江、昭通等州市,以及磨憨、东川等地。当城区名师在乡村课堂倾囊相授,当骨干教师带着示范课跨越千山万水,教育的温暖与公平之光正通过师资流动,照在更多学子的成长路上。
从党建铸魂到资源优化,从品牌塑造到协同共育,盘龙教育进阶的步伐踏在人民期盼的鼓点上。当优质教育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人民满意正加速从愿景走进现实。办好教育是最长远的民生、最长情的事业,立足新时代、对标新要求、回应新期待,盘龙区将秉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现代教育强区建设,以更优的教育资源供给托举学子梦想,以更强的改革动能激发创新活力,以更暖的育人生态润泽千家万户,为建设“幸福盘龙”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本版图片均由盘龙区教育体育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