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广南县者兔乡六郎小学校长王家华——

扎根山村初心不改

王家华与少数民族学生交流。

在距离广南县城70公里外的清水江畔的高山上,矗立着两栋明黄色的崭新教学楼,这便是广南县者兔乡六郎小学。这里交通不便,条件艰苦,而有一个人,近30年来一直坚守在这里,他就是六郎完小校长王家华。

王家华是土生土长的六郎村人,高中毕业以后,他回村成为一名教师,先后在者兔乡发早、者莫、六郎小学任教。2002年9月,王家华成为完小校长后,这副“担子”就再没有卸下来过。

作为民族地区的薄弱学校,王家华时刻不忘提升教学质量这一中心任务,和教师们结合校情,因地制宜开展提质增效工作。他一边承担着校长繁杂的行政管理工作,一边仍然坚持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王家华同时承担语文和数学两门科目的教学工作,遇到哪一科缺老师,他还第一个顶上。

针对六郎小学学生都是少数民族的实际情况,王家华在学校组织实施了“壮汉双语”“师亲一肩”的教学模式,让低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壮汉双语”并用,让留守儿童在快乐中获得知识。王家华还组织老师们进行研讨,教会他们少数民族日常用语,以确保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如今,六郎小学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在州县统考中成绩稳居全县前列,示范效应逐渐凸显。

2021年9月,王家华被表彰为“云南省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优秀教师”获10万元奖金。而那段时间,六郎小学刚搬迁新校址,还没有围墙。王家华毅然把1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来修建围墙。

这并不是王家华第一次捐款,他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关心关爱孤儿、贫困生和留守儿童。他创建了“贫困救助帮扶工作室”,通过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筹集物资及资金,对留守儿童进行资助。他还不定时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300元至500元不等的生活费资助困难学生。

在王家华看来,30年的坚守,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更是为了培养一拨拨人才回来振兴家乡,振兴像六郎村一样的壮乡苗岭、瑶山彝寨的广大乡村。本报记者 陈怡希

  • 体教融合培育新苗

  • 科研育人矢志不渝

  • 扎根山村初心不改

  • 美育浸润美好心灵

  • 报头

  • 三尺讲台传薪火

  • 萤火之光点亮未来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