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收官“十四五”谋篇“十五五”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帮扶“活水”润边疆 桃李芬芳映初心

​昆明:“三链融合”绘就教育共富新图景

本报记者 王琼梅 通讯员 王莉娟

阳宗海畔,一所中学的蝶变故事正在上演。

2021年,昆明阳宗海第一中学招生办学。4年时间里,在昆明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教育集团的引领下,阳宗海第一中学高考成绩连创新高,特色办学成效显著。办学规模与教育质量的双提升,是集团化办学模式下“教研共同体”深度协作的结果。通过跨校联合备课、名师送教、课程体系优化等举措,以及数十人次的持续帮扶,学校增添了活力,两所学校在双向奔赴中书写一段教育帮扶佳话。

近年来,昆明市以“三链融合”为轴,深入实施县际结对帮扶,拓展县区、学校合作空间,推动全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同时落实落细“组团式”和“省管校用”帮扶,将教育优势辐射至迪庆、文山、昭通等州市,深耕基础教育和高中教育领域,推动帮扶学校管理升级、质量跃升、特色彰显,在七彩云南广袤大地上书写同心共育桃李的动人篇章。

城乡链动

聚资源、促均衡,夯实全域品质教育之基

学生委培、师资交流、学校结对、教科研协同……2020年9月,昆明市五华区与富民县签订教育结对帮扶协议。近5年时间,两地携手共进,逐步构建起资源共享、经验互通、发展协同的教育协作机制。富民县多所中小学实现与五华区同步联考、同频研训、同享资源,一条以城带乡、优势互补的教育均衡之路正在春城大地铺就。

富民县教育体育局负责人介绍,五华区凭借教育科研、学校治理及师资培养等领域的突出优势,多维度对富民县展开系统性帮扶。聚焦学生交流实践,富民县累计选送43名高中学生至昆八中等4所优质中学就读,与城区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在师资培育路径上,164名教师及校级领导脱产跟岗赴五华区优质学校,由骨干教师“一对一”全程指导,返岗后充分发挥“种子”辐射效应,带动本地教师队伍能力整体跃升。针对学校结对共建,五华区龙翔小学等8所中小学与大营中心小学等6所富民学校签订协议,围绕学校管理、课堂教学、教育信息化等核心环节实施精准支持,构建以强带弱、协同共进的发展格局。

近5年结对帮扶成效斐然,富民县在学校管理、师资水平、教育质量等多维度实现全面提升。该负责人表示,富民将持续深化与五华区的教育协作,积极争取更多优质资源支持,努力缩小与主城区教育差距,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23年9月,昆明市印发《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以“聚焦‘上好学’”为核心,实施基础教育扩规提质工程,着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推动昆明教育实现更加公平、更具活力、更高质量的发展。

近年来,昆明市大力推进县际结对帮扶,组织教育资源优势区对口支援薄弱县区,通过干部教师挂职培训、优秀教师支教送课、学校联合办学、设立分校、集体教研等多种途径,全面助力薄弱地区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有效缩小区域和校际差距,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为进一步增强帮扶实效,昆明持续深化县域内集团化办学改革,秉持优质带动、优势互补、逐步覆盖、共同发展的思路,通过“名校+薄弱校”“名校+新建校”“名校+农村校”等组合模式,推动集团化办学在全市范围内广泛落地、多点开花。各教育集团紧密围绕办学理念、育人模式、发展规划等关键环节,系统推进核心校优质资源向成员校辐射输出,逐步形成主城带动郊县、县城带动乡村的教育协调发展新格局。

集团化办学推进郊县扩优提质的优秀案例不断涌现:昆一中先后领办托管嵩明一中、富民一中等5所县级中学;昆三中领办呈贡一中、东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中学,并成功开办经开区分校;昆明师专附小教育集团将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九龙镇中心学校纳入成员校,让乡村学生同步享受到主城区的优质教育资源……

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组建基础教育集团89个,成员学校434所,提供优质学位超50万个,覆盖基础教育全学段和所有县域。随着结对帮扶与集团化办学“双轮驱动”的蝴蝶效应持续释放,昆明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迅速扩充,“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边境链通

强赋能、树范式,推动磨憨教育提质

金秋九月,崭新的磨憨—磨丁合作区第一中学迎来首个开学季。112名高一新生在绿荫环绕的现代化校园中开启了逐梦之旅。这座占地面积87.04亩的新落成中学,不仅终结了磨憨“无高中”的历史,更以立足磨憨、服务周边、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办学定位,成为昆明托管磨憨后教育提质增效的标杆性成果。从规划立项到招生办学,从硬件建设到师资培育,昆明市以“组团式”帮扶为引擎,在边境小镇书写着教育提质的新篇章。

过去,磨憨学子需远赴异地求学。2022年4月,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昆明托管磨憨的重大决策后,昆明市教育体育局迅速行动,在合作区规划“一核五区”教育资源框架,以人口增长预测和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系统推进学校布局优化。合作区一中一期工程提前58天竣工,24个标准教室、功能室及运动场地一应俱全,二期建成后将扩展至36个班1800个学位,形成覆盖学前至高职的全链条教育体系,为5万常住人口及未来10万人口目标奠定基础。

合作区一中校长赵宾表示,学校不仅要让学生有学上,更要上好学。依托昆明市外国语学校托管领办机制,合作区一中组建了高素质教师队伍,共享省会优质教育资源。为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在刚结束的暑假里,教师团队深入村寨开展家访,积极为困难学生争取政策支持,协调减免学杂费用,不让一名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失学。同时,昆明市外国语学校每年提供30个交流培养名额,让磨憨的初中毕业生赴昆明就读,享受省会城市优质教育资源。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的部署,加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昆明市自2023年秋季学期起实施“双向交流”计划,昆明市选派优秀教师赴磨憨帮扶支教,同时接收磨憨教师来昆进修,双向赋能推进教育协同发展。2024年,昆明市教体局选派14名骨干教师“组团”援教,带来先进教学管理模式与前沿课程资源,实现资源“打包植入”。依托昆明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研修模式,将优质培训资源辐射至磨憨教师,以培促教,全面提升教学能力。

在“全链条、深融合、可持续”帮扶体系下,5所中小学、4所幼儿园已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形成一校一策、精准滴灌的模式。薄弱学校办学水平显著提升,中考普高上线率、优秀率等关键指标连年攀升,3047名学生享受昆明主城优质教育。昆明市还将校长队伍建设作为“牛鼻子”工程,通过专业化培训全覆盖、加入昆明市名校长基地名师工作室等举措,打造政治过硬、治校有方的校长队伍。2023年至今,磨憨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培训超50人次,38名教师赴昆轮岗培训,教学质量持续改善。

从合作区一中的“0到1”,到全链条教育体系的构建;从“组团式”帮扶的精准滴灌,到本土教师队伍的培育成长,昆明市在边境一线描绘出培养一人、带动一片、影响一方的辐射效应,助力磨憨迈向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发展新征程。

跨州链融

扩生态、促共生,绘就教育共富同心圆

近日,昆明市第三中学九大学科专家团队奔赴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第一中学,为2026届高考生送去一场备考指导。这是昆明教育帮扶深入边疆县中的一个缩影。

2022年,云南省建立“组团式”“省管校用”对口帮扶机制,聚力强化县中管理、教学与教研能力。昆明市结合帮扶学校实际情况,从全市优质中学遴选骨干教师,赴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展精准帮扶。帮扶团队均为学校的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帮扶教师成立名师工作室,担任工作室主持人,依托昆明优质教育资源,结合受帮扶学校实际情况,通过教学观摩、名师带教、名师“手拉手”、师生同考、学案开发、公开课教学、专题讲座、实务培训等多种方式,为帮扶学校打造一支靠得住、教得好、留得下的骨干教师团队。

昆明市第三中学副校长、马关县第一中学挂职副校长周跃佳介绍,自2022年以来,昆三中选派6名经验丰富、教学业绩突出的骨干教师驻点帮扶马关一中,构建起以定点教师为主体、全员全学科参与为支撑的多层次帮扶机制。学校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3年来累计开展教研交流、同课异构等帮扶活动150余场,参与教师超400人次,并接收马关一中的教师174人次来校跟岗学习。两校联合开设昆三中实验班,由昆三中教师授课并每周举办专题讲座,3年来共开展各类学科讲座240场。

帮扶成效体现在高考成绩上:2022年马关一中考入重点高校50人左右,2025年增长至约200人。昆三中帮扶团队成员获评马关县优秀教师、荣誉市民及文山州荣誉州民等称号,学校也被云南省教育厅评为优秀帮扶单位。

教育帮扶的种子已在云岭大地多处生根开花。在昭通市大关县翠华中学,来自昆明市第十四中学的支教教师与本校教师结为师徒对子,他们立足学情、深研教法,打造出一节节高效而充满魅力的课堂,帮扶学科教学质量显著提高,赢得师生们的广泛赞誉。

在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第二中学,昆明市第八中学选派多学科骨干组成支教团队,覆盖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等10个学科。团队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制定帮扶策略,系统推进、重点突破,全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学业增值。在团队的助力下,宁蒗二中英语科组成功被评为全省12个优秀学科组之一;昆明八中持续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实施动态跟踪和个性化辅导,助力该校高考成绩持续提升。

自2021年秋季学期起,昆明累计选派66名优秀教师赴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中学、香格里拉市第二中学等校开展支教帮扶。教师们组成多个帮扶团队,从课堂教学、教研开展、育人方式转变等方面着力,全方位助力学校发展。现在,学校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热烈,常态化、制度化、立体化的教研活动精彩纷呈,多样化的育人方式逐步构建,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目前,昆明已累计选派200余名优秀骨干教师奔赴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每3年为一个实施周期,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立体化的教育对口帮扶。从“输血”到“造血”,从“扶智”到“育根”,助力边疆地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渠“活水”润云岭,满园“花开”映春城。更多孩子实现了“家门口上好学”的梦想,更多教师成长为“留得下”的骨干力量,更多学校焕发出品质办学的蓬勃生机。从阳宗海畔到磨憨口岸,从丽江古城到雪域高原,昆明以教育帮扶为笔,融汇集团化办学、结对帮扶与“组团式”支援之墨,绘就一幅优质共享、协同共进的教育共富画卷。未来,昆明将继续深化跨区域教育协作,助力更多学子奔跑在教育的春风里,拥抱出彩的人生,绽放梦想的光芒。

  • 报头

  • ​昆明:“三链融合”绘就教育共富新图景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