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晋宁传承郑和精神深化文明对话——

扬帆六百年 增彩新丝路

本报记者 王琼梅

近日,参加2025年南亚东南亚国际中文教育研讨会的专家学者走进晋宁区郑和公园,聆听历史的回响。一位东南亚学者感慨地说:“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是中华文明与南亚东南亚交流的历史见证。”

晋宁是航海家郑和的故乡,620年前,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船队7次下西洋,书写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壮丽史诗,他秉持“以和为本”的理念,架起中外友谊与合作的桥梁,成为中国和平外交的历史典范。

近年来,晋宁持续推动郑和文化的研究、传承与国际传播,组织学者、郑和后裔赴北京、江苏、福建及东南亚多地进行考察交流,编印《郑和研究》期刊,出版文化丛书9套34部超千万字,《海魂郑和》《永乐大航海》等专著影响深远。2016年启动“郑和文化使者”招募计划以来,已认定的20名大使(包括3位外籍人士)持续活跃在郑和文化交流传播的舞台上。

今年5月,云南师范大学中外师生国情教育基地在郑和纪念馆揭牌,成为续写“郑和故事”、深化文明对话的重要平台。云南华文学院、国际中文教育学院院长王秀成表示,国情教育是增进国际理解、凝聚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学校将依托晋宁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发展实践,打造特色教育平台。

作为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郑和纪念馆迄今已接待海内外游客逾140万人次,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友人在这里感受郑和文化的魅力。2022年,晋宁区博物馆加入“郑和文化场馆联盟”。今年2月,晋宁、南京、太仓郑和文化场馆缔结“友好博物馆”,进一步推动郑和文化的国际研究与资源协同。晋宁区博物馆藏有230个国家和地区百余年来发行的郑和主题邮票8000余枚,成为世界邮坛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近年来,郑和精神的传承逐步延伸至国际合作的更广领域。2024年6月,晋宁与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省卡罗县签署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备忘录,推动双方在商贸、农业、旅游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今年8月,从晋宁首发的“郑和号”海公铁国际多式联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深化了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经贸交融,让“海上丝绸之路”迸发新活力。

“郑和这张跨越620年的‘中国名片’,是对外传播与交流的宝贵财富。”晋宁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化研究,加强国内外区域联动,多角度讲好新时代郑和故事,让百年“和”脉绽放新的时代光彩。

  •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 报头

  • 习近平同瑞士联邦主席凯勒-祖特尔就中瑞建交75周年互致贺电

  • 省委财经委员会召开会议

  • 凉资源带来热旅居

  • 科技赋能 “云端”管养

  • 命运与共 开创未来

  • “黑灯工厂”激活冷链新动能

  • 数智服贸 互惠共赢

  • “云南服务”提升含新量拥抱大市场

  • 扬帆六百年 增彩新丝路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