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一带一路云南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世界遗产游计划”

以旅为桥促互鉴

“世界遗产游计划”发布仪式上,云南金牌导游刘镇梅向老挝金牌导游苏力赠送云南民族特色礼物。本报记者 高吴双 摄

2025“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主题是“共担媒体责任 推动文明互鉴”,云南以作出了独具特色的回应。

云南拥有6项世界遗产,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二。丽江古城、三江并流、石林、澄江化石地、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每一处都是一张世界级名片。

云南珍爱这些世界遗产。2024年11月,云南宣传、文旅、外事等多部门联合,在全国率先发起“世界遗产游计划”。该计划以世界遗产为抓手,汇聚文旅、友城、媒体、学界、企业等领域的专业力量,致力于各国世界遗产旅游推广与保护。

2025年7月,该计划被列入《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行动计划清单》,彰显了其国际影响力。“世界遗产游计划”,不仅是文化旅游的推广,更是文明对话的实践。它像一张正在铺开的文化地图,让中国与世界的融通更加深入。

该计划实施以来,一系列活动陆续在海外落地:2024年8月,首站活动于柬埔寨暹粒发布“10天看10个世界遗产”主题线路;2025年1月,“澜湄计划”在曼谷推出,聚焦云南与湄公河国家跨境旅游资源联动;5月,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推介活动以非遗、民歌等形式展现云南多元文化;同期,“沙特计划”在利雅得发布,串联起景迈山、丽江古城与沙特吉达古城,寻迹茶马古道与香料之路的辉煌;8月,“斯里兰卡计划”通过“港口之夜”青年对话活动,连接两地14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挖掘共性与独特价值。

这一创新举措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2025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举办期间,《“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云南共识》等成果文件均提及“世界遗产游计划”,引发广泛关注与积极响应。

对于云南世界遗产地的保护与发展,各国嘉宾给予高度赞赏,并表示愿意积极加入“世界遗产游计划”。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坎潘·培亚翁希望借助中老铁路推动客源互动;柬埔寨新闻部大臣奈帕德拉更是用云南方言“板扎”称赞这一计划,期待实现“上午吴哥看日出,下午丽江听古乐”的愿景。

从澜湄区域合作到全球推广,云南用实际行动证明,文明互鉴可以通过更生动、更深入的方式联通世界。

本报记者 郭瑶

  • 海外义诊送光明

  • 以旅为桥促互鉴

  • 开放合作融四海

  • 入境游人增长快

  • 播洒友谊心相亲

  • 报头

  • 客货双旺景象新

  • 国门大学育新才

  • 解纷助企强护航

  • 芬芳远溢口碑扬

  • 成果花开助共享

  • 对外贸易活力足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