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科技赋能显成效 文创产业添魅力

——创意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2025) 综述

9月21日,创意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2025)圆满落幕。

成功举办10届的云南文博会,展示了云南文化资源、文创产品成果和文化产业发展成效,朋友圈也日趋扩大,科技赋能成效愈加显现。

今年是中国与孟加拉国建交50周年,应邀参展的孟加拉国展台,不乏月船、纱丽、黄麻丝巾等特色产品。连续3年担任云南文博会翻译的孟加拉国青年谢航经毕业于云南大学,用他的话来总结云南文博会是“科技感越来越强”。

“敦煌文创”带来的VR与XR沉浸式交互体验,在大约7分钟内,体验者戴上VR眼镜,仿佛置身敦煌莫高窟内,通过击鼓奏乐、照明探索等交互环节,深度探究壁画的艺术细节,身临其境感受敦煌艺术的独特魅力。

“洲明科技”带来的XR虚拟拍摄影棚,无需搭建场景,可边拍摄边剪辑,能有效节省人力与拍摄时间,还可随时添加实物道具,满足灵活多变的拍摄需求。与常规影棚相比,XR影棚的拍摄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云南本身就是一个天然摄影棚,实景拍摄结合虚拟拍摄,能够优势互补,创作出更多元的影视作品。

年轻一代是文化创新的生力军,本次文博会特邀云南高校的师生们共同参与。

玉溪师范学院师生带来的“红色文创IP”系列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创新。黑胶唱片摆件、钥匙扣、冰箱贴等,配合手机AR码扫描及NFC触碰识别,便能够激活电子属性,自动播放聂耳歌曲,并呈现出3D动态效果。这样的文创产品具有一定收藏价值,每个黑胶唱片摆件都收录了聂耳单曲,收集完成后可组合成一面黑胶唱片墙。

非遗文创方面涌现出的亮点不胜枚举,文化企业越加重视产品的实用属性和年轻化表达。

具有“清吉平安”寓意的保山甲马版画,一直以来以民间民俗的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有华利用“星座”元素,创作出迎合年轻人审美情趣的“水逆之神”冰箱贴系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撒尼)刺绣设计出休闲西服、运动T恤等潮牌服饰,既体现传统文化特色,又具有现代简约的时尚气息,受到年轻群体青睐。

用先秦礼器“匜”制作的咖啡容器,刻有象形文字及图腾的高足杯,就连研磨咖啡的器具也一概按照传统礼器样式加以打造。云南籍紫砂艺术家杨俊超带来的中式咖啡新喝法,为喜欢中华文化同时也喜欢喝咖啡的人群,提供了一种金钱买不到的情绪价值。

人才培养方面,从事绝版木刻版画文创开发的“隐逸文旅”与高校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岗位,目前普洱学院开设了绝版木刻版画学院,其校企合作模式为我省非遗技艺的创造性保护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文化出海离不开版权的保驾护航,云南版权登记近年来实现高质量快速发展。文博会期间,云南省版权服务大厅设立了“文创产品版权登记处”。动画设计师李龙在文博会期间登记了50个IP形象。他告诉记者,原创设计由于创作周期较长,中途有可能会发生侵权情况,版权登记等同于为作品上了一道保险。

本届文博会期间还举行了“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暨惠民演出、文化产业推介会暨招商引资、调研考察、直播带货、主题短视频节目《创意云南》,以及2025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中外媒体采访巡展等活动,均在宣传推介、创意孵化、产业发展、商品交易等方面取得了实效。

云南文化产业具有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立足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云南文博会还有继续扩容的潜力空间,未来的成色也会更加明显。本报记者 秦明豫

  • 云岭沃野迎丰收 乡村振兴绘新景

  • 促进卫生健康领域科技创新发展

  • 报头

  • 《习近平关于民政工作论述摘编》出版发行

  • 以集群聚势 以园区聚能

  • 我省第二轮招募81名“银龄工程师”

  • 科技赋能显成效 文创产业添魅力

  • 守护个人信息安全 共享清朗数字空间

  • 筑牢网络安全防线 护航云南高质量发展

  • 筑牢监管防线 守护用药安全

  • 持续守护“诗与远方”美好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