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经济·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大理州水风光“近零碳”示范区建设蹄疾步稳

从大理辖区风电场接入220千伏变电站的清洁能源,在智能调控平台的自动调控下,仅用20秒便完成了潮流计算、分析、校核全过程,送往省内及粤港澳大湾区。

南方电网云南大理供电局调度人员对储能投运项目进行指导。

本报通讯员 赵汉斌 沙子键/文 李灵龙 李琛/图

2025年初跻身国家碳达峰试点名单的云南大理,近日又传来好消息:大理白族自治州水风光“近零碳”示范区以“优秀”评级通过南方电网公司验收,大理也成为南方电网首家取得区域级电力碳中和认证的地级市。

从苍山洱海的山水画卷,到城乡街巷的生态治理,大理州的探索之路,既有对传统生态智慧的传承,也有对现代科技的创新运用,逐渐将试点转化为可见的绿色发展实践样本。

依托资源优势

风光水储基地加快建设

水电、风电、光伏发电“三足鼎立”是大理的能源禀赋,但要实现多种新能源协同发展,不仅需要先天优势,更需要后天探索。

2008年,云南省首座风力发电场——大理者磨山风电场正式投运,结束了云南省没有大规模并网风电场的历史,也开创了云南“风水互补”的能源建设新格局。

作为云南西电东送的重要起点之一和滇西北清洁能源送出枢纽,大理具备打造绿色低碳能源基地和示范区的天然优势。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电网是排头兵。”南方电网云南大理供电局总经理段尚琪介绍,2022年,云南电网公司印发“1+2+4”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方案,全面启动大理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依托丰富的水、风、光资源,大理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围绕大规模新能源并网这一主要示范场景,加快推进风光水储基地建设。

源网荷储协同

保障新能源并网消纳

在洱海西南海拔3000米的者磨山巅,75米长的白色风机叶片划破云海,每旋转一圈产生3度绿电;洱海东岸荒坡,光伏板连片成“蓝色梯田”,吸收炙热阳光。

段尚琪介绍,为全力保障大规模新能源并网消纳,仅2024年,大理州就新增了203.434万千瓦新能源入网。目前,大理供电局供电区域电源总装机达2153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与发电量占比均达100%,实现电力“净零”碳排放。

不久前,大理祥云、鹤庆两座共50万千瓦集中共享储能电站,相继成功实现全容量并网,标志着大理在推动建设“风光水储”清洁能源基地、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上取得了关键性突破。

大理的新能源装机占比扩大至38.9%,新能源富集区域发展迫切需要灵活、高效的电网调控运行方式。

“受自然因素影响,新能源发电波动大。我们通过区域级源网荷储联合调度,用储能电站来‘削峰填谷’。”南方电网云南大理供电局电网规划与建设部经理杨瑾介绍,结合区域产业、协同源网荷储,当地应用并创新多项技术,形成多能协同互补、网源荷储互动、用能需求智控的新形态。

这是以绿色低碳为引领的源网荷储联合调控中心,也是国内首个实现电网自动调频的区域中枢。在源网荷储联合调控中心显示屏上,不同颜色的曲线清楚地显示源网荷储充的运行状态,工作人员只需及时控制调整即可。

“潮流分析时间由3个小时减少至20秒,方式调整时间由20分钟减少为2分钟,有效解决了新能源富集区‘白天送不出、晚上不够用’的问题,同时避免了误操作、误调度的风险。”南方电网云南大理供电局新能源管理专责李玉江介绍,他们将AI技术融入新型电力系统调度运行和控制管理,开发部署的自动运行方式调整模块在网内率先实现了电网运行方式的自动调整,可以实时进行潮流断面的动态控制,识别运行风险,辅助电力系统快速响应各种异常情况,快速精准完成潮流计算、潮流校核、运行建议,实现运行方式自动调整等智能决策,最终实现电力系统的自主控制和自动化运行,快速高效地将绿电送往省内及粤港澳大湾区。

深耕低碳转型

“零碳”能量逐步释放

在大理祥云工业园区,零碳工厂施工现场一派繁忙;古城旅游区,环洱海数智化配电网示范项目正在加速推进……

大理州依托国家《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和云南省有关部署,将碳达峰纳入“十四五”规划,重点推进能源、旅游、农业等领域的低碳转型。聚焦“新电气化”战略,制定电能替代行动方案,在高原特色农业领域推广电烤烟、电制茶等技术,不断增加电能替代用户数。构建全域覆盖的充电服务网,实现充电站乡乡通,推动变电站、充换电站多站融合布局,同步开展居民小区配变无偿移交改造,破解充电难题。深化车网互动技术应用,试点推广V2G(反向充电)双向充放电、智能有序充电等新模式,将电动汽车纳入虚拟电厂资源池。创新电网、园区、企业合作模式,由电网企业主导规划20万千瓦/40万千瓦时共享储能电站,集成光伏发电、综合能源及多能互补技术,构建零碳园区智慧能源体系。通过绿电交易、需求响应等市场化机制,引导园区企业优先消纳绿电。

在“彩云南现”之地祥云县,绿电年带动工业产值超120亿元。如今,祥云零碳园区已打通电、能、碳数据链条,在云南省内首次实现零碳园区的电碳监测,提供园区及企业能耗分析、碳排放分析,有力支撑能耗双控向碳排双控转变。

此外,大理州还率先在云南实现首批规模化绿证交易,截至2025年6月,累计获得正式签发的可交易绿证80万张,销售绿证49.8万张,企业凭此抵扣碳配额,绿证变成真金白银。

  • 大理州水风光“近零碳”示范区建设蹄疾步稳

  • 永胜县卜甲村:8000亩石榴售罄

  • 报头

  • 省公路局探索设备资产盘活新模式

  • 入围门槛提升 产业结构优化

  • 屏边县滴水涌泉饮用水生产项目签约启动

  • 龙陵县举行石斛全产业链发展人才论坛

  •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打造“健康食品创新策源地”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