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牢记总书记嘱托 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思茅区倒生根社区:“生根连心”更幸福

“想要一床夏凉被”“想要米和油”“想要一把伞”……每个来到思茅区南屏镇倒生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人,目光总是会被门口一棵挂满五颜六色心愿贴的大树吸引。从烦恼心事到生活需求,用或稚嫩或工整或生疏的笔触写下的一个个心愿,也许就在未来某个时刻悄然实现。

一棵看似普通的树,为何能有实现愿望的“神奇魔力”?倒生根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亚玲手中一本厚厚的心愿登记册给出了答案。“社区居民们写下的每一个心愿,我们都会认真记录下来,再由党员一个个认领,帮助居民们实现愿望。”李亚玲一边翻着心愿登记册一边介绍。登记册贴满了各色写着“已完成”的标签,每新增一张标签,就代表着又有一位居民的心愿达成。这个帮助居民实现愿望的工作已经持续了9年,“已完成”的标签贴了2.1万余张。而这一切,都是倒生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扎根群众、用心服务的生动实践。

倒生根社区有24个居民小组,彝族、哈尼族、拉祜族、傣族等16个民族群众聚居于此,是典型的多民族混合聚居的城郊结合社区。复杂的社区情况让社区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如同社区名由来的那棵根系相连的大榕树一样,倒生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将“生根连心”做进了社区工作之中,成为破题之点。“我们一直在探索把社区居民团结在一起,和睦相处、合作共事的路径。”李亚玲介绍,倒生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社区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探索推进“五社联动”工作模式,统筹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协同发力,新建30平方米的民族团结工作室,面对面服务群众;组建多样化的志愿服务队提供调解矛盾纠纷、健康义诊、入户普法等服务;将闲置空间改造与基层治理创新深度结合,探索“空间活化+社群共治”新模式,有效破解老旧小区的治理难题,系紧邻里情感纽带;组建老年艺术团、芦笙队、腰鼓队等参加各类文体活动,促进各族群众节庆互庆、风俗互适、文化互融……一项项工作落在实处,社区与居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倒生根社区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等。

如今的倒生根社区,有能实现愿望的树,有进门如到家的党群服务中心,有用心用情的志愿服务队,有团结互助的社区居民。每个居民都是社区变化的见证者,也是“生根连心”的参与者。如同社区里蓬勃生长的大榕树一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本报记者 高玥

  • 当好收信人 永远跟党走

  • 报头

  • 宁洱县:誓词碑前传星火

  • 西盟县:“垒石成塔”唱新歌

  • 践行嘱托话心声

  • 孟连县:“宾弄赛嗨”绘新景

  • 思茅区倒生根社区:“生根连心”更幸福

  • 不朽丰碑的精神引领

  • 讲活誓词碑当代价值

  • 民族团结是永不熄灭的火焰

  • 澜沧县老达保村:快乐拉祜启新程

  • 铸牢共同体 团结一家亲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