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以来,台风“桦加沙”“博罗依”强势叠加,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境内河道水位骤升,部分区域出现山体滑坡隐患,低洼地带积水内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紧急时刻,文山州第一时间召开防汛防台风部署会,号召各级基层党组织行动起来,组织党员干部向险而行,以实干担当筑牢安全防线。
多方联动 挂图作战
汛情就是命令,防控刻不容缓。文山州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防汛要求,构建上下贯通、协同高效格局。州级领导带队下沉8个县(市),深入河道堤坝、山塘水库等关键区域,现场解防汛难题;县、乡领导干部下沉挂钩村组,“包片负责、挂图作战”,将责任压实到“最后一公里”。
同时,健全多部门联动机制,搭建“人防+技防”立体防控体系,严格落实防汛“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及时预警、实时调度叫应,提前发预警、组织干部下沉,形成州县乡村组五级党组织协同防汛的一体化格局。
各县(市)迅速响应,掀起防汛热潮。富宁县印发专项通知,1592个基层党组织、9200余名党员坚守河道、灾害点;800余名县直单位党员下沉村(社区),参与排查、转移、清淤;8500余名网格员开展“敲门行动”1.5万余次,传汛情、组织避险。富宁县谷拉乡龙色村党员李彩英冒雨清理村道塌方,日处置9处险情。西畴县西洒镇组建17支党员小分队,入户宣传防汛知识,为107户特殊群体配备135名包保人。全州累计动员10万余名党员下沉,建千余支先锋队,凝聚“红色力量”。
拉网排查 筑牢防线
“情况危急,必须马上转移!”9月30日上午,西畴县兴街镇干部排查发现,东升村村民谢正文家房屋开裂松动,随时可能垮塌。工作人员立即安抚群众、帮收物品,10时31分将其及家人转移至安全地;10时51分房屋垮塌,因处置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
为守牢安全底线,全州“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开展“拉网式”排查。西畴县兴街镇启动四级响应、按三级备战,85名镇级、41名村干部下沉,查隐患45处、转移群众21户48人;文山市组建186个工作组,1755名干部查隐患86处、整改52处,剩余隐患点派出专人值守;富宁县紧盯51座水库、204处灾害点及357处新增风险区,设警示标识、加强巡查;麻栗坡县党员深夜冒雨“敲门”,穿梭村落排查,确保风险早发现、早处置。
恢复秩序 保障民生
“姑娘,安置点啥都有,别担心。”西畴县鸡街乡石厂小学安置点内,78岁村民胡志柏在党员搭建的临时“联络站”与外地女儿视频报平安。文山州在各安置点提前储备帐篷、棉被、泡面等物资,党员化身“服务员”,帮老人铺床、给孩子讲故事,让群众感受“家的温度”。
汛情趋稳后,文山州迅速转入秩序恢复,组建多支“党员清障突击队”为民排忧解难。9月30日,麻栗坡县城莱溪河因浮渣堵塞河道,20余名党员分工协作,1小时清理完毕,保排水畅通;同日,马关县G248线路段塌方致车辆滞留,30余名抢险队员冒雨奋战两小时,清理塌方、恢复通行。
截至目前,文山州塌方道路打通、河道畅通、水电通信渐复,群众有序返家、企业稳步复工。
本报记者 黄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