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内国际·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德宏电网黑科技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桩网智能对话破解充电难题

德宏勐巴娜西综合能源充电站。

清晨8点,正是早高峰时段,南方电网云南德宏供电局芒市大街99号停车场内秩序井然。为出租车插上充电枪的司机李师傅说:“以前最怕这个点充电跳闸,现在插上就能放心离开,没出现过一次问题。”这份安心背后,是一套电网智能技术正在发挥作用。

“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充电高峰时变压器负载率频频超标,有时不得不拉闸限电。用户抱怨,我们也很着急。”德宏芒市供电局相关负责人说,传统的配网改造方案已不能满足需求,加之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与充电高峰叠加,进一步加大了电网调峰难度。

在此背景下,德宏供电局联合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云南电网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于2024年初启动了面向桩网协调的充电设施规划及运行关键技术攻关项目。项目组通过分析市民出行轨迹、车辆停留时长等数据,生成充电需求“热力图”,科学指导充电站选址,力求在全社会成本最小化的前提下,实现电网安全、运营商效益与用户便捷的平衡。目前,这一规划方法已集成至“彩云充”平台,成为充电基础设施布局的“智能导航”。

技术突破的核心在于实现了充电桩与电网的智能对话。在芒市广场充电站,每个充电桩都配备了负荷监测终端,实时回传数据至“彩云充”平台。去年10月,系统监测到站内变压器负载率瞬间冲至92%,濒临过载。平台立即自动向3个快充桩发出指令,将功率从60千瓦微调至45千瓦。用户充电时间仅稍有延长,变压器却迅速回归安全运行区间。这种柔性调控,避免了传统拉闸限电的一刀切操作。

该系统还支持充电桩即插即用,可直接利用现有路灯变压器、社区变压器供电,无需新建专用变压器,使单位充电容量投资降低了30%至50%,实现了更经济高效的充电网络建设。

目前,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3个试点站点已投运12个可控充电桩,累计完成充电超3500次,充电量达6.67万千瓦时。德宏供电局项目负责人表示,过去节假日需专人值守监控负荷,现在系统如同为电网安装了智能保险,试点区域自系统投运以来,再未发生因充电负荷导致的变压器故障。

林元霸 叶升言/文 林元霸/图

  • 桩网智能对话破解充电难题

  • 筑牢中老铁路电力“生命线”

  • 报头

  • 从北京到北京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近期中方相关经贸政策措施情况答记者问

  •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获本届世博会大型自建馆展示类金奖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