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曼连村,普洱山林涧茶业有限公司50亩套种咖啡树的茶园里架设着光伏板,成为“光伏+茶叶+咖啡”的试点。创新的产业模式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探索实践中也面临一些需要破解的新课题。
10月15日,绵绵细雨中,茶园迎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
“茶树、咖啡树都喜生长于酸性土壤,需要适当遮荫,‘光伏+茶叶+咖啡’是十分理想的协同发展模式。”在考察调研茶园后,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副教授、民盟盟员刘晓慧对“光伏+茶叶+咖啡”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她表示,“茶光互补”“咖光互补”能实现“一地三用”,提高茶叶、咖啡的品质,同时,光伏的建设与利用能够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利于国家向“碳中和”的目标继续迈进。
专家学者的考察调研,增强了普洱山林涧茶业有限公司的发展信心,也为“光伏+茶叶+咖啡”模式的发展带来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推行差异化布局、引入更丰富的生态模式、建设数字化平台……企业负责人与专家学者围拢在茶园里交流,一个个从田间地头而来的建议最终也将落到田间地头,成为助力产业发展的催化剂。
在漫崖咖啡庄园,围绕咖啡产业发展和咖啡庄园建设的探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对于庄园发展,我们有很多困扰。专家学者们来自咖啡、文旅、餐饮等领域,他们和我交流了当下技术的更新,从不同角度给了我很多建议,让我拓宽了发展思路。”普洱漫崖咖啡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芮说。
这些“茶园里的社会服务工作”“咖啡庄园里的社会服务工作”,是中共云南省委统战部联合各民主党派省委、无党派人士开展“同心工程基层行·聚力云岭开新局”行动的一个缩影。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工作要求,不断提高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服务中心大局的工作效能,省委统战部会同各民主党派省委、无党派人士制定“同心工程基层行·聚力云岭开新局”行动方案,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民族团结进步、绿美云南、对外开放四个方面开展社会服务,每年根据基层需求,选取部分县(市、区)开展活动,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近年来,宁洱县在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光荣传统、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宁洱新样板,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深化乡村旅居发展新模式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以此为契机,省委统战部组织开展“同心工程基层行·聚力云岭开新局”行动宁洱县集中活动,邀请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专家学者到宁洱县,围绕茶叶、咖啡、林业、文旅产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医疗水平提升,教育帮扶和防汛救灾物资捐赠等多方面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为助推宁洱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谦岗村是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签字代表方有富的家乡。为进一步宣传方有富生前事迹,宁洱县投资修建了方有富生平事迹陈列馆,打造了火塘夜校。过去,火塘是寨子每户人家的生活中心,方有富曾在火塘边与群众围炉夜话,传播知识、凝聚共识。此次集中活动中,来自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文山学院的专家学者同样围着火塘,与当地的干部群众展开交流。
“通过交流,我们深切感受到宁洱县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方面成效显著。来自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从多视角为当地发展建言献策,形成了有益的互补。”云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副主任、教授覃延佳说。结合实际,专家学者为当地开发民族团结进步精品课程和现场教学路线提出新的思路,如增加口述史丰富陈列馆内容、拓展现场教学场景、联动全市乃至全省的民族团结进步课程体系等。火塘边,民族团结精神不断延续。
从光伏板下“茶咖共生”的发展新路,到火塘边不断续写的民族团结篇章,通过此次集中活动,全省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力量在此汇聚,智慧的火花在此碰撞。当学术走出殿堂、服务深入基层,当统一战线的资源优势与地方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这份“同心”之力,正为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注入新动能,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基层篇章。本报记者 高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