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生态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师宗县——

护绿水青山 奏和美乐章

师宗子午河畔生态湿地一角。 本报通讯员 董彬 摄

近年来,师宗县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出了一条生态良好、民族和睦、社会和谐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奏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和美乐章。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雄壁镇雨柱村千亩桃园生机盎然,鲜桃挂满枝头、果香四溢。果农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我家的秋桃个头大、口感好,不愁卖。”望着满园硕果,雨柱村果农陈丽仙难掩心中的喜悦。

昔日,雨柱村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粗放单一的发展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如今,“矿山荒地”变“果园金山”。变化始于2016年,师宗县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矿山生态修复、发展经济林产业为抓手,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桃树种植带,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为当地群众带来实打实的收益。目前,雨柱村已培育种桃大户18户,种植面积达3700余亩,总产值3600余万元,带动脱贫人口200余人增收。

以石漠化综合治理为突破口,师宗闯出以“见缝插绿”“藤药盖石”“板下增植”等方式破解石漠化治理难题的生态修复之路,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建成光伏、风能、水力、余热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达349.5兆瓦。在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危废的基础上,师宗县依托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规划建设集城乡环卫一体化、日处理300吨炉渣、日处理30吨飞灰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8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于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园,低碳循环经济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10年来,师宗县共实施岩溶治理3.77万公顷,森林覆盖面积累计增加3535.32公顷,在区域石漠化治理中走出一条生态修复与产业转型协同并进的绿色发展路子。

绿意于天地间流淌,碧水在城市里荡漾。作为第七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师宗县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持续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积极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如诗如画的秀美底色更加亮眼。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师宗县各族群众在共同守护绿水青山。该县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深化绿色低碳转型,稳步开展绿美师宗建设,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完成产业园区2个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森林抚育2.2万亩、退耕还林0.7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9.22%。实施城乡绿化美化项目134个,新增绿化面积71.69万平方米,打造省级绿美标杆典型7个。

本报记者 张雯 通讯员 袁燕坤

  • 永德大雪山自然保护区发现永德鼠耳蝠及新分布物种细角疣犀金龟、裳凤蝶

  • 护绿水青山 奏和美乐章

  • 报头

  • 滇老深化生态环境交流合作

  • 让江川大头鱼游进广阔稻田

  • 长江流域水质水生态监测技能竞赛在镇雄县举行

  • 水活生态兴 民富产业旺

  • 巍山鸟道雄关开展2025年鸟类环志工作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