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我省持续壮大园区经济——

以园聚产 激活经济强引擎

本报记者 段晓瑞

从“滇中钛谷”到“绿色铝谷”再到生物医药产业,“一个产业园就是一条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发展理念正在园区落地生根;合作共建、利益共享的创新机制下,“飞地园区”“园中园”的联动效应正逐步释放。

“十四五”以来,我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园区经济为牵引,一体推进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着力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园区逐步成为产业强省的主引擎、深化改革的先行区、科创资源的聚集地。

2024年,全省开发区以占0.3%的国土面积,贡献了超20%的地区生产总值、30%的就业、40%的工业投资、60%的营业收入和80%的规上工业总产值,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科学谋划

主战场作用更加凸显

今年上半年,我省园区经济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省开发区完成营业收入12120.12亿元,同比增长6.0%;规上工业总产值8221.36亿元,同比增长5.8%。

园区是我省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产业聚集的主阵地。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园区经济,成立由省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开发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更加明晰。

紧抓国家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机遇,我省用足用活用好国家政策,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问题导向、宽进严管的思路,进一步优化产业和空间布局,推动开发区从地理集中向功能协同方向发展。

在“聚”字上下功夫,不断放大园区规模协同效应,推动优势产业聚链起势。“十四五”以来,我省园区经济实现稳步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发展能级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对全省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重点产业集链成群,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2024年,全省有21个开发区主导产业集中度高于60%,国家级开发区营业收入占全省开发区的40.4%,绿色铝、硅光伏等6条重点产业链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开发区的32.06%。打造9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9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园区重点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安宁高新区构建了以石化、冶金、新能源电池3个千亿级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禄丰产业园区硅光伏产业、砚山产业园区绿色铝产业集中度分别接近70%和90%,昆明高新区培育了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的疫苗品种、稀贵金属材料等完整产业体系。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人才、技术、平台等要素加速流动,园区发展活力持续增强。8个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61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07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0家,拥有全省100%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3%的全国重点实验室,累计建成一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研发平台、省级研发平台,6个云南实验室中有4个落户高新区,推动组建我省锡铟、铜铅锌、新能源材料、绿色铝产业等产业创新联合体。

创新机制

发展空间持续拓展

在沪滇临港科技城内,香格里拉“飞地园区”装修工作进入筹备阶段。这是科技城首个“飞地”项目,也是我省构建跨行政区域利益共享机制的又一创新实践。昆明与迪庆将发挥各自产业特点和资源优势,建设数智化运营平台,助力云品出滇、云品入沪。

从“飞地园区”到“园中园”模式,再到协同分工、共享收益,我省园区经济从单打独斗的传统模式走向抱团发展,以利益共享机制破解瓶颈、重塑发展优势。

今年以来,我省积极探索跨区域利益共享机制,鼓励跨园区、跨县(市、区)、跨州(市)合作共建,打破地域壁垒,推动园区产业集聚、协作发展,积极吸引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园区呈现出多元融合的发展态势。

一批园区立足自身资源和发展基础,通过汇聚资金、管理、技术、市场等多方优势,实现多元主体互补共赢。保山市创新“园中园”发展模式及利益共享机制,设立“1+5”“园中园”体系,在园区划出一定发展空间,按比例共同出资、共享收益;弥渡产业园区探索“飞地招商”模式,与上海东方美谷共建“西部健康谷”,吸引一批医疗器械企业入驻园区,加快探索“上海研发+云南制造”协作模式;易门产业园区借助市产业链专班和“园中园”模式开展以商招商,成功引进广东、福建等地68个项目,持续拉动投资、驱动产业,激活园区增长新动能。

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我省着力构建“2+3+N”沿边产业园区发展格局,出台完善支持沿边产业园区发展政策措施,创新实施昆明托管磨憨镇共建国际口岸城市,建立沪滇“16+16”重点园区合作共建机制,大力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开放发展势能愈加强劲。

2024年,昆明、曲靖2个承接产业园和瑞丽、河口、磨憨3个沿边产业园累计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354.43亿元,累计新增经营主体19962户。3个沿边产业园引进省外到位资金增长36.4%,瑞丽产业协作园区获批成为全国5个产业协作园区之一。沪滇“16+16”园区合作共建进一步深化,引进产业项目112个,总投资约340亿元,沪滇协作实现从单向帮扶到产业协作、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各类开放平台协同发展,以自贸试验区为引领,国家级经开区、边(跨)合区、综保区为支撑,省级开发区为纽带的全方位、立体化开放平台体系已成为全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主阵地。2024年,20个开放型园区进出口总额占全省的20.49%,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的20.61%。

与此同时,逐渐理顺的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推动开发区提质增效。所有开发区成立了党工委,95%以上的开发区公布了权责清单,加快理顺与属地政府权责关系,集中精力抓主业;制定出台全省开发区和滇中新区赋权指导目录,委托、下放74项行政审批权限,77个开发区完成社会事务剥离;加快推进“管运分离”改革,大力推行“管委会+公司”等管理模式,所有开发区均成立运营公司或签订市场化运营协议。

不断夯实的硬件基础、加速聚集的改革成果、可感可及的营商环境,凝聚成壮大园区经济的强大合力,为新征程上开创云南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注入强劲动力。

  • 创新工艺流程 释放发展潜力

  • 抓住时间窗口 赢得战略主动

  • 报头

  • 以园聚产 激活经济强引擎

  • 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 绿色发展赋能资源价值跃升

  • 前三季度云南居民收支平稳增长

  • 从“十五五”全球热词看中国新机遇

  • 6个试点县区报表减负超八成

  • 多维融合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

  • 电影《独龙族的春天》全国上映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