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云) 11月7日,省公安厅召开全省公安机关“服务高质量发展”媒体通报会,发布全省环食药侦部门服务高质量发展6项创新举措。发布会上,昆明、楚雄、西双版纳等地公安机关及相关部门围绕“知识产权保护”“驻企联络官”“生态警务”等工作亮点及典型案例进行了介绍。
据悉,6项创新举措包括出台《云南省关于推行生态警务机制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全面推行州(市)、县(区)、派出所和派出所警务责任区四级“生态警长制”,统筹推进辖区生态警务机制建设,夯实生态保护工作基础。以滇池、赤水河、洱海为试点,首批探索建设20个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积极发动群防群治力量,联动行政执法部门,构建“九湖六水”生态保护治理工作新格局。推进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平安原野和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专项工作,依法严打污染环境、破坏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等违法犯罪活动,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制发企业走访、风险、诉求、反馈4项清单,加大各行业协会、各领域企业合作力度,逐步为769家驰名商标、老字号、地理标志及“专精特新”重点企业派驻警务联络官,设立驻企工作站,打通护企安商“最后一公里”。以“昆仑”专项行动为牵引,建立药品、烟草、服装、成品油、农资等多维刑事保护产业矩阵,坚决打击制假售假犯罪,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聚焦高原特色农业,建立云茶、云花、云咖、云果、云腿、云药等系列“云品”保护执法协作机制,以快检技术为支撑,波次发起集群打击、联动打击,以打促防、以打促建,为云南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清障护航。
2025年以来,我省破获非法捕捞、污染环境、非法采矿犯罪刑事案件1477起,危害保护野生动物刑事案件998起。成功破获西双版纳“1·17”非法狩猎系列案、文山“3·25”森林火灾案等一批重特大案件,牢牢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同时,侦破食品案件1654起、药品案件569起,破获食药领域部督办案7起、省厅挂牌督办案件50起,先后组织查处了一批重特大案件,在侦破食品非法添加、非法医疗美容产品等犯罪领域实现突破。
在云南茶叶、蔬菜、水果等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通过协作配合严厉打击危害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犯罪,及时查处一批群众身边的民生小案,组织开展咖啡非法添加案件集中打击,擦亮“云南咖啡”金字招牌。
目前,省公安厅环食药侦总队推动建成覆盖全省的19个公安快检室,针对突出问题主动开展检验检测1.17万批次,积极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研判发现线索,及时向行政部门通报风险隐患,积极推动食品药品安全源头治理,切实维护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今年以来,侦办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案件1373起,打掉团伙48个、铲除窝点40个,挽回经济损失6473.57万元。针对高原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构建全链条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体系,创新推出“警务联络官”“驻企工作站”制度,全省设立知识产权刑事保护“警务联络官”359名、“驻企工作站”91个,对769家重点保护企业提供点对点咨询求助、举报投诉、宣传培训服务,定期开展评价回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