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 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西南地区首个高原盐穴储能项目落地昆明——

老盐洞变身“充电宝”

“跟盐穴打了半辈子交道,怎么也没想到,这老祖宗留下来的盐洞子还能变废为宝,跟发电挂上了钩!”10月28日,在云南能投集团昆明安宁350MW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开工现场,昆明盐矿首席工程师杨云溢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他所处的这片矿山上,西南地区首个高海拔山地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破土动工,四座深埋地下的退役盐穴正式开启“能源重生”。

“这些退役的洞穴如今承载着新的使命,让传统的盐与新能源实现‘跨时空握手’。”工作人员介绍,作为我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示范项目,该项目创新性利用云南盐业昆明盐矿An1-An4四口退役盐穴作为储能载体,这些位于地面下1000米、直径数十米的腔体,凭借天然密封性储存高压空气,白天用电低谷时驱动压缩机将空气注入盐穴,夜晚用电高峰时释放高压空气发电,设计储能规模350MW/1750MWh。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这为我们能源企业指明了方向。”云南能投集团储能公司副总经理张晓磊说。这位在能源建设一线奋斗多年的“80后”,带领6名平均年龄34岁的团队成员持续奋战,公司初创时在办公室熬夜“啃”方案,矿区的每个角落都刻着他们攻坚的印记。

“地上决定好坏,地下决定成败”是行业共识。面对仅能通过不足30厘米狭窄通道间接探查腔体的挑战,团队在一次关键盐穴探测中,遇到了通井钻头多次在580米左右受阻的难题。团队反复总结经验、核验资料,终于在井下580米深度附近的沉渣区域建立起了声呐仪器的通道。历时45天,历经10余次通井和3次声呐测量,终于克服设备下放难题,成功获取准确腔体数据,证实该盐穴具备压缩空气储能建设条件。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在项目推进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面对高原空气稀薄等挑战,项目联合西安交通大学等单位,创新研发高原型盐穴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通过回收利用末段压缩余热,将综合循环发电效率提升至70%,实现能源高效转化。同时,首次采用“被动源面波+广域电磁法”勘探技术,以电磁波替代地震波进行盐穴测绘,有效减少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守护矿山生态。

当前,云南电网风光发电量超过水电成为第二大电源,但其间歇性频率波动常让调度室报警不断。这座地下电站就像电网的“定海神针”,既能5小时持续放电平抑波动,又可瞬间响应黑启动,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昆明盐矿节约8000吨标煤。 本报记者 陈晓波 李继洪 通讯员 贺仙文

  • 湖光山色醉游人

  • 重点领域支撑有力 质量效益显著提升

  • 习近平致电祝贺瓦塔拉当选连任科特迪瓦总统

  • 报头

  • 《习近平经济思想概论》出版发行

  • 改革潮涌处 开放海天阔

  • 数字动能重塑云南农业

  • 为您导读

  • 优化服务助企纾困解难

  • 老盐洞变身“充电宝”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