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滇中引水工程楚雄段项目建设者——

全力冲刺战犹酣

立冬过后,寒意渐浓,在滇中地区的百米地下,国家级重点水利工程滇中引水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热火朝天景象。项目建设者紧抓施工窗口期,开足马力、争分夺秒,全力推进工程进度,冲刺全年目标任务。

在楚雄段,中铁十六局项目建设者合力攻坚,凤屯隧洞最后一段岩体近日被成功破除,滇中引水一期工程楚雄段实现全线贯通,为工程全线通水筑牢基础。

凤屯隧洞位于牟定县境内,全长9.87公里,穿越“滇中红层”软岩区,施工条件极为严苛,隧洞以Ⅳ、V类围岩为主,隧洞最大埋深达630米,是楚雄段埋深最深的隧洞。塌方、变形、突泥、涌水时有发生,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不断,自2019年开工以来,特殊不良地质条件下的设计施工难题充分显现。

“施工过程中,我们多次遭遇严重的塌方、突涌水等地质灾害,不仅严重制约施工进度,更给工程安全带来巨大挑战。”中铁十六局滇中引水楚雄段施工3标项目经理钟鹏飞说。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参建团队构建“超前预报—动态调整—精准支护”技术体系,通过TSP探测、瞬变电磁等技术手段构建地质“透视网”,实时掌握围岩动态。创新采用“微台阶+锁脚大管棚”工艺后,软岩大变形量降低80%,初期支护一次合格率达100%;同时,遵循“以排为主、堵排结合”方针,成功治理了洞内地质灾害。

面对工程建设中的难题,参建团队将科技创新作为破局攻坚的关键利器,主动联合国内高校组建专项科研团队,聚焦“滇中红层”软岩变形控制这一核心技术痛点深入研究,最终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

“2项发明专利成功授权,7项实用新型专利落地应用,5项‘四新’技术成果转化见效,4篇施工工法纳入行业推广目录,5篇QC成果斩获水利电力行业奖项……”中铁十六局滇中引水楚雄段施工3标项目部总工程师池明伟对项目科技创新成果如数家珍。这些成果不仅精准破解了现场施工中的多项技术瓶颈,更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软岩隧洞施工“云南方案”,为全国同类地质条件下的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本报记者 胡晓蓉

  • 昆明国际车展启幕

  • 云南综合交通建设蹄疾步稳

  • 报头

  • 习近平同科摩罗总统阿扎利就中科建交50周年互致贺电

  • 习近平复信青年汉学家

  •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高质量绘制“十五五”发展任务书路线图

  • 二〇二五年彩云汇科创大赛落幕

  • 我省发布一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 “双11”云南快递业务量再创新高

  • 近15万亿元新增贷款投向哪里

  • 全力冲刺战犹酣

  • 如何开好医改“地方处方”

  • 云南代表队参赛项目全部获奖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