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元大关,保持全省第一
● 全员劳动生产率上升至22.5万元/人,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 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居全省第二
本报讯(记者 马喆) 11月17日,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玉溪专场在云南海埂会堂举行。
“十四五”以来,玉溪市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发展态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年均5%以上的增长速度,即将迈上2700亿元台阶。人均生产总值从9.1万元提高至11.4万元,首次突破10万元大关,保持全省第一。全员劳动生产率从12.91万元/人上升至22.5万元/人,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5万元、2万元,绝对值居全省第二。
玉溪市坚持传统产业转型提质、新兴产业加快培育两手抓,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质效不断提升。5年来,该市产业投资占比从24.4%提高至57.3%。农业上,蔬菜、花卉、水果产量居全省前列,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工业上,全国41个工业大类玉溪市拥有32个,卷烟及配套产业全国领先,钢铁产能居全省第一,新能源电池产业实现从无到有,生物医药、数控机床、绿色食品加工等新兴产业彰显活力,全市工业化率达36.64%,居全省第一;服务业上,中老铁路、滇中环线物流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国家A级物流企业总数达18户,排名全省前列。文体旅融合方面,该市入选为全国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城市,成为中超联赛的“金牌球市”。
5年来,玉溪市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疏通发展堵点卡点,发展活力得到提升。营商环境步入全省第一方阵,发布全省首个企业开办地方标准,企业对营商环境满意度从85.75%提升至89.93%,成功获得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创新型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个国家级荣誉,被列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成功入选中欧班列节点城市、全国现代流通业战略支点城市、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中老铁路全线通车,玉溪海关正式运营,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关系,设立6个驻外商务代表处。
玉溪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9个标志性战役,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制定、修订《玉溪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玉溪市新平哀牢山县级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条例,实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9.3%;抓实“三治一改善”,33个纳入考核的地表水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在75.8%;25.84%的国土面积划为生态保护红线,森林覆盖率达53.06%;全市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率提升至86%;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从2020年的89.15%提升至2024年的93.65%。
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玉溪市财政资金投入民生领域比重保持在80%左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该市牢牢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识别监测对象3884户12481人,制定“一户一策”并落实帮扶措施,无一户一人返贫致贫。千方百计稳就业、促创业,城镇新增就业16.28万人,扶持创业1.9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稳定在71万人以上。坚持“办人民满意教育”,在全省率先实现“一县一示范、一乡一公办、一村一幼”目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6.0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8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6.63%,均居全省前列。实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建设5个国家级、68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乡镇卫生院100%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基本实现城乡养老服务全覆盖,“十四五”末,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6.8%,参保人数达172.65万人,较“十三五”末增加13.61万人;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20.11万人、35.34万人,分别较“十三五”末增加了2.25万人、4.37万人,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
该市始终将平安玉溪法治玉溪建设作为重要发展保障,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扎实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市、县、乡三级行政复议便民服务网络在全省率先全覆盖,深入推进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全面起底群众反映突出的社会矛盾纠纷问题,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法治建设群众满意度达97.88%、持续五年保持在97%以上,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从2020年的95.51%提高至2024年的97.43%。
发布会上,玉溪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及部分企业代表介绍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