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各州市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全省防汛救灾工作总结会议精神——

汲经验汇众力 筑堤坝保安澜

11月20日,全省防汛救灾工作总结会议在昆明召开,总结提升“1262”预警叫应机制做法经验,对进一步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各州市干部群众纷纷表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与成功范例是宝贵财富,要将会议凝聚的广泛共识化作推动防汛救灾事业不断优化的强劲引擎,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提升应对灾害的硬实力。

管理升级 成效凸显固安基

“提前预防是防灾减灾的核心。”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孔当村党总支书记金荣对此深有体会。今年5月下旬开始,独龙江乡遭遇持续强降雨。该乡迅速响应,安排群众转移、应急抢险、隐患排查等工作。乡里党员突击队提前分组分片蹲守,开展监测预警工作;村组干部和党员加入突击队,分班分片巡逻河道。5月31日,独龙江江水暴涨,乡村干部、边境派出所民警采用鸣哨、警笛示警、应急喇叭呼叫、逐户通知等方式组织群众避险。最终,孔当村村民都得到安全转移,无一人伤亡。“今后,我们要严格执行‘1262’机制,完善应急管理举措,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金荣说。

“会议总结‘1262’机制的8条经验启示,为临沧防汛工作提供了‘指南针’和‘路线图’。”临沧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钱勇表示。7月9日深夜11时,凤庆县三岔河镇暴雨如注。收到“2小时精细化预警”后,网格员迅速敲开三岔河镇沿河周边村寨村民的家门,明龙村、松花村等36户69名群众在洪水抵达前全部安全转移至避险点。“我们将深入学习运用8条经验启示,确保年年平安度汛,为临沧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安全稳定的环境。”钱勇说。

“自‘1262’机制运行以来,我们锚定‘不死人、少伤亡、少损失’目标,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姚飞介绍,今年7月14日,勐腊县勐腊镇突降暴雨,竹林社区突发山洪,部分村组房屋受损、道路受阻。得益于“1262”机制的运行,应急管理部门在灾害发生前便将120户358名群众安全转移,有力保障了群众的生命安全。姚飞表示,西双版纳应急管理部门将守正创新,推动“州级统筹、县市主责、乡镇主战、村委会联动、村小组自救”五级联动机制,“12345”基层防汛工作法以及“三转”工作机制等系列深化“1262”机制的新措施落地生根。

机制引领 精准预报稳大局

“‘1262’机制让预警信息突破‘最后一公里’,为应急广播装上‘导航系统’,让基层防汛救灾工作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警的根本性转变。”盈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广播电视局局长李明表示,县广播电视局与县应急管理、气象等部门建立信息联动机制,着力推动信息发布精准化,在少数民族聚居村寨采用“双语”播报,用最接地气的“乡音”将复杂预报转化为明确行动指南,让预警信息听得见、听得懂、用得上,实现“最后一公里”的精准覆盖,确保预报指令第一时间通过应急广播平台转化为行动指令,真正实现“消息跑在灾情前”,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了坚实屏障。

今年以来,保山市依靠“1262”机制扎实做好15轮大范围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成功转移避险17起,未发生因洪涝灾害亡人事件。“作为一名应急管理干部,我将把会议精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好应急管理部门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作用,不断筑牢防灾减灾救灾思想防线,抓实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强化隐患排查治理、落实落细灾害防范应对措施、统筹做好抢险救援力量和装备物资储备等,不断提升应急保障能力。”保山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黄吉明表示。

经验启示

消除隐患保民安

“会议总结‘1262’机制的8条经验启示,为普洱市精准高效做好防汛救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普洱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马骁表示,“1262”机制是经过实践检验、务实管用的有效方法。普洱市将针对山区偏远村组、施工点及可能出现的“三断”情况,细化“一对一”上门叫应和值班值守措施;压紧压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责任,严格执行强降雨预警期间领导干部下沉一线、靠前决策指挥的要求;加快推进防汛“应急一张图”信息化平台建设,整合气象、水文、地质等行业数据,提升风险研判和指挥调度的智能化水平。

“会议既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经验启示,也吹响了砥砺前行的行动号角。会议总结‘1262’机制的8条经验启示,精准概括了我们近年来的工作实践与目标要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长、州应急管理局局长汤增明表示,近年来,文山州始终将“1262”机制作为防汛救灾的核心抓手,构建贯通到底的应急指挥体系,实现责任包保、力量直达,调度高效;建立“四查联动”风险排查机制,通过群众自查、乡村巡查、州县促查、专业核查,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迪庆藏族自治州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金鸿表示,会议为迪庆州深化防汛救灾工作指明了方向。目前,迪庆州已建立强降雨期间各级党政“一把手”入驻防办指挥调度和“州县乡村”四级防汛分片包保责任制,建立汛期周会商制度,针对特殊区域制定专项响应机制,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同时,全州不断优化预警体系,打好暴雨预警提前量、提高强降雨预警覆盖率,确保预警信息在第一时间传递到乡镇、村组和广大群众;不断提升响应能力,充分发挥专业队伍和基层应急力量的作用,切实做好抢险救灾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

本报记者 李文诗 胡梅君 李春林 戴振华 杨艳鹏 李建国 管毓树 李彤 彭少杰

  • 报头

  • 李强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十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并发表讲话

  • 高端要讯

  • 精准预报预警下好防汛救灾“先手棋”

  • 汲经验汇众力 筑堤坝保安澜

  • 云南省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座谈会在昆召开

  • 省委宣讲团在文山州、迪庆州、省人社厅、云锡集团、省农村信用社宣讲

  • 提前预报 叫应到人

  • 创意云南展新景

  • 云品锁鲜跨山海达四方

  • 云南强化科技支撑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