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01月11日 星期五
第11版:专题报道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第09版

第10版

第11版

第12版
2019年01月11日 星期五
开启新生活 孕育新希望
——库区移民精准脱贫的“普洱答卷”




糯扎渡海棠移民新村。 通讯员 那富斌 摄

    本报记者 沈浩 李汉勇  通讯员 温志平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云南作为全国水电开发大省,在分布于高原山川间的广大库区村组,移民搬迁安置和库区脱贫攻坚协同推进,一幅“美丽家园、小康库区”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云南省搬迁安置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做好库区影响人口搬迁安置和后期扶持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思路、精准施策,推动水电开发红利反哺库区村组和贫困群众,支持帮助普洱市开展库区扶贫减贫和共享发展成果的探索和实践,在糯扎渡水电站等大中型水库建成投产过程中,通过积极争取水电站业主方项目资金,整合拉动库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移民后期扶持资金、扶贫开发资金、交通项目资金等各方扶持力量,补齐库区持续发展的各项短板,确保库区群众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小康。

    强担当

    不让一个库区群众掉队

    目前,普洱市已经累计完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移民近7万人,核定的后扶人口共涉及全市10县(区)1058个村民小组6636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681户9324人。

    走进普洱市大中型水库库区村组,能切身感受到深山河谷间翻天覆地的巨变,一栋栋新居、一个个新村、一条条新路,成为库区山水间一道靓丽风景。这些村组集中分布于澜沧江、李仙江两岸的山区、半山区,多数为直过民族聚居区,一直以来,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产业落后。在建设水电站的过程中,通过搬迁安置、新村建设等举措,库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为推动库区村组持续发展,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小康,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省搬迁安置办主动作为,充分调研,瞄准靶心,进一步聚焦库区村组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等短板,并且对搬迁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重点给予解决和改善,不让一个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

    “建一座电站,富一方百姓。”干群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目前,普洱市已经累计完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移民近7万人,核定的后扶人口共涉及全市10县(区)1058个村民小组6636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681户9324人。

    根据省搬迁安置办统一部署,聚焦贫困移民对象“应识尽识、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应扶尽扶”目标,普洱市移民开发局积极开展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精准识别贫困移民,助力脱贫攻坚。目前,全市共完成移民投资110多亿元,移民搬迁安置确保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重点实施了产业扶持、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和素质提升等项目,不断加快库区和移民安置区贫困群众脱贫步伐。

    让库区群众住上安全稳固房屋,大力提升人居环境。普洱市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搬迁安置移民,并配套完善安置点交通、水利、教育、卫生、文化活动室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目前,全市建成移民安置点76个,全面推进库区村组“新村建设”行动,对库区村组群众建房,在扶贫资金补助基础上,每户争取移民项目补助1.5万元,库区群众全部住上了安居房。近3年来,依托移民后期扶持资金项目,实施移民户建房补助类项目8个共1744万元。

    让库区群众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实现不愁吃不愁穿。积极实行移民搬迁安置逐年补偿政策,移民后期扶持为助推脱贫攻坚注入新的血液。在糯扎渡水电站和普西桥水电站移民搬迁安置中,积极实行逐年补偿政策,2018年,涉及的两万多移民每年每人可以从水电站业主发电收益中领取逐年补偿2736元。同时,搬迁移民还可以享受年人均600元的直补资金,助力发展生产,实现了稳定增收脱贫标准。

    补短板

    夯实基础设施激发新动能

    通过拉动整合多方资金补短板,基本解决库区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实现村组公路、村内道路硬化率达到100%,库周村组主要交通道路体系形成。

    在秀山村新村小组村口的大青树下,一个小广场刚完成平整硬化不久,已经成了村民纳凉闲坐的好去处,这里同时也承担起公共停车场功能,一条3米宽的水泥硬化路,从村委会一直通到了这里,深山里这个有78户人家的村庄,与县、乡、村交通网络实现无缝对接,极大方便了这个澜沧江库区的小村寨与外界的联系。

    “要致富,先修路,在政府的帮助下,大伙都觉得曾经闭塞的小村庄走上发展的‘快车道’了,不少乡亲已经盘算着如何利用改善了的交通条件做点事情。”沿着组内正在修建的串户路,村民小组长李世康带着记者边走边看村里的变化。串户路建设一步到位,不仅保证了3米宽的建设标准,还预留了排水沟;每家每户的“最后一里”入户路也纳入统一建设,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

    按照“对影响较大的非搬迁就地恢复生产安置的移民村组,应规划对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必要的改造和配套建设”要求,普洱市不断配套完善了库周道路等基础设施,为就地安置的库区移民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以糯扎渡水电站库周非搬迁移民村组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例,得到了省搬迁安置办的大力支持,从2013年开始安排部署普洱市制定了库周非搬迁小组的基础设施改善项目方案。省搬迁安置办领导多次组织沟通协调,在《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大中型水电工程移民工作的意见》指导下,确定最后方案,由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支持建设资金14119.5万元,普洱市以此撬动整合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移民交通项目结余资金、交通运输和扶贫等项目资金,规划总投资达到59727.17万元。资金重点用于解决糯扎渡水电站库周非搬迁移民村组道路、人畜饮水、文化活动场所等项目建设,努力改善库周非搬迁移民村组生产生活环境,有力助推了库周非搬迁移民村组脱贫攻坚。

    根据库区村组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采取“补短板、助脱贫”的方式,因地制宜规划建设项目。重点对居住人口在20户以上的村民小组实施村组道路、组内道路硬化和小组活动室、篮球场、公厕、垃圾池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努力把库区村组建设成为绿水青山的美丽乡村。

    通过拉动整合多方资金补短板,基本解决库区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实现村组公路、村内道路硬化率达到100%,库周村组主要交通道路体系形成。加快补齐库区村组公共基础设施突出短板,解决库区百姓脱贫攻坚中最大的制约问题,为库区移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促攻坚

    “产业+”构建扶贫长效机制

    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移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1875元提高到2017年的9425元。

    时值初冬,澜沧江河谷依旧热浪滚滚。彝族小伙潘世昌每天都在关注沃柑市场行情,3年前,在移民项目帮扶下,他获得了5万元产业贴息贷款,陆续种植了1000余株沃柑新品种,如今已经开始挂果,并带领全村发展种植200多亩,成为一个新兴增收产业。

    培育新兴产业,拓展库区群众增收渠道,从根本上增强移民“造血”功能,移民群众发展经济的路子更加广阔,由长期以来单一以农为主的生产经营模式转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二三产业多种经营发展的模式,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显现新的亮点。

    “产业+新模式”在移民产业发展扶持创新方面作了大胆尝试,把扶持资金作为移民发展产业的股本金或资本金,走“借鸡下蛋”的扶持模式,增加移民群众实现收入持续稳定。有的村组将扶持资金细化到扶持对象,作为股份投入到企业,走“龙头企业+基地+移民”的扶持模式;有的则是成立合作社,走“合作社+基地+移民”的扶持模式。

    目前,已有多个扶持项目初见成效:景东县库区扶持咖啡产业发展、川河坝移民区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墨江县鱼塘镇花山村肉牛养殖扶持项目,景谷县永平镇永和村肉牛养殖扶持项目、勐班大棚蔬菜项目等。全市共审批下达股本金和资本金运作模式的产业发展扶持项目39个移民专项资金11746万元,其中:股本金运作模式项目11个投资3535万元,资本金运作模式的产业发展扶持项目28个投资8211万元。

    “产业+新农民”激发库区群众内生动力。依托龙头企业,抓好群众素质培训,培育能人大户带动产业。提升了移民群众的素质,夯实了基础,拓宽了增收渠道。当地政府和移民部门整合资金、精准施策,对村民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帮助库区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增收脱贫,培育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

    “针对老年人开展引导性的技术培训,每期3天,以季节性的种养殖技能培训为主;针对青年男性主要开展建筑工人培训,针对青年女性开展家政服务培训,都是15天的集中专项技能培训,不用乡亲们出一分钱,就能学到实用的增收技能。”作为库区村寨的驻村扶贫干部,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移民开发局局长夏世雁感受到,通过技能培训和产业培育,村民们自强自立的信心不断增强。

    通过开展后期扶持工作,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移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1875元提高到2017年的9425元,广大移民群众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也进一步转变,为加快移民群众的脱贫步伐奠定了良好基础。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