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01月21日 星期一
第08版:云关注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19年01月21日 星期一
乡村故事
一个特殊的决定

    从漾濞彝族自治县县城出发一路向北,40多分钟的车程后,到达湾坡村坡有顶村民小组。在村民指引下,车子停到一处宽敞的水泥地面上,映入眼帘的是一幢普通的青瓦白墙房子,门口的五星红旗正迎风飘扬……走近一看,这里是坡有顶村党支部和村民小组的活动场所。

    “我们村终于有活动场所了,结束了晴天站在自家院子里、雨天挤在厨房里开会的历史。”坡有顶村村民小组长王海立微笑着说。

    “这地就是他和妻子商量后无偿提供给村里建活动场所的,也是他带领着我们大家干的。”村民王银标指着王海立,一语道破了活动场所建设的“玄机”。

    “这没什么,我就是想,现在我们的进村路通了,以后,车子会越来越多,还有,全村有六七十户人家,总要有一个活动场所才行。”王海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有了项目,还要有土地,作为村民小组长的王海立一直期盼着村里有一个活动场所,村内有事的时候,有一个集体商量的去处。在精准扶贫政策推动中,当他得知有建设活动场所项目时,便率先在村内找寻起土地来,找来找去发现只有自家唯一一块较为平整的土地最合适。他于是回家和妻子商量,做了一个特殊的决定。

    “我也是党员,他提出来我就支持他,为了全村的整体利益,我们牺牲点个人利益不算什么。”深明事理的王成丽与王海立的想法一致,决定无偿将自家土地提供给村里建活动场所。

    “整个场所占地约1200平方米。目前,政府出资10万元,按照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八有’标准建设,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漾江镇宣传委员李惠赟介绍,2016年换届时,王海立当选为坡有顶村村民小组长,从此,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重担便压在他的肩上。

    “他们夫妻俩团结邻里,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总能站在全村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不仅是我们党员的先锋模范,还是村民脱贫致富的领头人。”王银标对王海立竖起大拇指。

    “就算我不是村民小组长,我们也会让出这块土地的,因为我们都是党员。”王海立坚定地说道。

    本报记者 博达

    通讯员 李灿美  杨桂清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