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感知中华文化 《人民日报》:在澳大利亚,当地知名巧克力制造商推出了小猪造型的巧克力;在阿根廷,“欢乐春节”庙会已经成为当地的“新节日”;在芬兰,人们观看舞龙舞狮表演……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不仅中国涌动着浓浓的年味,全球也都洋溢着中国年的气息。春节文化在世界竞相绽放,为外国人带去不一样的生活烟火与文化意趣。喝一碗腊八粥,体验“过了腊八就是年”;穿一身红衣,讨个红红火火的好彩头;逛一场庙会,感受中国春节热闹的氛围。不断“走出去”的春节文化,为世界节日文化带去独特的风景,也为各国人民观察和感知中国打开了一扇窗口。世界对中国充满兴趣、对中华文化更加认同,这其中既有文明交往的需求,可能也不乏经济的联系、市场的驱动,但从根本上说,还是因为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读懂被塞满的行李箱 《中国青年报》:被爸妈塞满的行李箱、后备箱,大概能算作90后过年独有的美感之一,且必然会焕发越来越明亮的光彩。在父辈的青春岁月里,他们不畏惧贫乏窘迫的物质生活水平,独自打拼、成家立业。过年得到的任何一点家庭馈赠,都是无法比拟的慰藉。透过被父母塞满的行李箱,我们寻回了易被快节奏、淡人情的都市步伐磨灭的“乡味”,重新审视人和原生土地之间的温情联结,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隐性基因。一方面,故乡是属于私人的成长印记,故乡建立了我们每个人最初认知世界的价值窗口、待人接物的思维体系;另一方面,故乡是文化层面的概念,行李箱中的每一种家乡风味特产,每一个蕴含故土烟火气息的器物,都隐藏着一条读懂背后故土文化基因的密码。唯有知晓我们为什么走着今天的道路,才能明悉明日应该迈向何处。本报记者 余国鹏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