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国鹏 春节回了趟老家,发现家乡变化很大。原本光秃秃的荒山已经长满了树木,田野间一排排蔬菜大棚格外引人注目,道路两边不少新房拔地而起,几乎家家户户门前都停放着自用车,尽管是冬日,却处处生机勃勃。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进村公路依然狭窄、坑坑洼洼,给乡亲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不便。 这样的情形并非少数,在周围很多村子都存在。一边是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一边却是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条件供给不足的现实,这一矛盾亟需解决。现在,很多农村群众走亲访友、购买物件、生意往来都靠车辆,与以前更多担心路程太远不同的是,如今他们担心路不好走、找不到停车的地方;此外,部分路段狭窄,错车都要前后腾挪才找得着地方。更重要的是,村里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蔬菜大棚后,村民原来依靠土地谋生的情形发生了很大变化,进村公路很大程度上成了他们的生计所系。路畅通则百业兴则村民富,道路好坏成了村民们整天挂在嘴上的话题。 2017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好农村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既要把农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护好、运营好,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好保障。跟过去相比,农村公路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的土路、弹石路多已变成了水泥路、柏油路;但与城市相比,差距却是整体性的,从建设到管理运营都远远赶不上。这并非要求以城市一样的标准来推进农村公路建设,而是要尽可能缩小城乡之间基础设施建设的差距,为已经“跑起来”的广大农村提供足够宽敞畅通的“跑道”,让城乡之间更好对接起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共建共享。 把农村公路打造成真正能够带动农村发展的“跑道”,首先要提高建设标准,打造长久工程。当前一些农村公路存在的问题是建设标准不高,建好就坏,坏了再修,修修补补反复折腾。这样肯定不行,必须长远考虑、兼顾各方,确保村路建设保质保量、服务产业。其次要管好护好,比如限定过往车辆载重量,道路两边不能长时间停车,道路上杜绝长流水等。实际上,管好护好农村公路应该跟脱贫攻坚结合起来,赋予村路管护员岗位更多职责,比如就近宣传相关政策规定、及时反馈管理养护信息等,进而确保村道完好畅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