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最温暖的行囊出发 《人民日报》:日前,电视系列剧《家道颖颖》第一部《回家》在央视首播。温馨的故事、动人的画面,引人泪目,更激发人们对“家”的共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不论走得多远,家永远是最强大的“地心引力”;不管走到何方,亲情永远是最温暖的存在。这个春节,有人平日里吐槽父母管得太多,却总因他们频繁夹到碗里的美食与“多吃点”的絮叨而感动;有人总说家里老人“跟不上趟”,却不厌其烦地给他们手写社交软件使用教程;有人总感慨“互联网啥都买得到”,却偏做搬运工,不远千里带着礼物回家。一个个饱蘸亲情的春节故事,注解着家在我们心中的分量。每一次归程,都是为了更好地出发。带着家这个“最温暖的行囊”再出发,满怀憧憬、满怀热情,更红火的日子等着我们。 打造更好的自媒体环境 《光明日报》: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经历一个从蛮荒到规范的过程,当下的自媒体,即处在这样的过渡期。我们需要看到自媒体带来的便利,看到自媒体为信息革命作出的贡献,同时也需要看到它伴生的问题。我们希望自媒体行业欣欣向荣,甚至形成强大的文化产业,对社会文明进步输出积极而又强大的推动力。但这一切都要有个前提:法律是底线、行业标准和规范是基础。如果底线被无视,规则和伦理迟迟不到位,自媒体的乱象就难以得到遏制。当我们在探讨咪蒙倒掉的话题时,不该仅仅局限于一个公众号的生死,不该过分在意对个人的喜欢与讨厌,而是放眼全局、面向未来,构想如何打造一个积极、健康、充满建设性的自媒体环境。要相信,自媒体的未来是光明的、大有可为的,因为这是时代的趋势,也是大众的需要。 本报记者 余国鹏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