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国鹏 建设平安校园,关键要在防护上狠下功夫。守护校园安全的力量有很多,但从整体上看,保护方主要包括校园、教师、警方及政府相关部门等,以及被保护方主要是学生,两个方面共同发力,才能更好织密织牢校园安全防护网。 近年来,一些校园事故甚至是恶性事故屡屡让人揪心,溺水、车祸、砍杀,这些字眼后面,往往会给学生们带来身心的双重伤害甚至是生命的消逝。事后仔细审视这些事故,我们总会找到一些客观存在的安全防护漏洞,比如水库边上没有防护栏或者防护栏高度不够,学生上下学的主要路口红绿灯设置不合理,校园安保力量不足、进出管理不严密等。假如事先补好这些漏洞,或许就不会结出恶果。然而事故已经发生,我们更应该做的是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补齐短板,防范于未然,不给任何可能危害校园安全的因素留下空间。 校园理应是孩子们快乐成长的所在。对于成年人而言,从校园里走出来,再把孩子送进校园,那里不仅保留着自己曾经的美好回忆,还寄托着对未来的希望。可见,守护校园安全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我们不仅要通过技术手段、管理机制等给孩子们提供无缝隙的安全保障,更要通过言传身教,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让安全成为他们的自觉习惯。 对学校、警方和政府相关部门而言,关键是要落实责任、形成合力。校园安全工作涉及面广、相互交织,各个部门有其各自的职责,而这些职责都是整个防护网络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认真把自身的责任落到实处,才能在此基础上与其他单位、部门协同发力、形成合力。在这一方面,我省构建完善省、州、县、校四级学校安全联网防控体系意义重大,尤其是建设智慧校园管理平台,或能把校园安全置于各种力量的保护中心,形成全覆盖无死角、预判情况、快速响应的机制,整体上有利于增强校园安全的防护力量。 而对于孩子们来说,最安全的防护“篱笆”应该是深植于内心的常识和判断。首先要熟悉并遵守公共安全规则,比如过马路要看好来往车辆,确保安全再走;不要到江河、水库等水域游泳、嬉戏,如果不遵守公共安全规则,恣意行事,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那么再完善的防护体系也难以发挥作用;其次要学会主动利用校园安全防护体系保护自己,遇到突发事故时要冷静,综合判断形势,第一时间报警,向周围人群求助等等,坚决避免惊慌失措、蛮干乱干等不理智行为。
|